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两百四十七天
一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一段完整思考的三部分基础要素:论题、论证、结论,以及如何判断这几个要素是否合理。
但是,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分辨和识别概念的定义区别。
我们在进行思考,和人沟通表达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概念、术语或者符号,来定义某些事物。
例如一个男生被称为“直男”,那大部分人就觉得他会思想比较传统、刻板。我们一旦定义了某个事物,就会把它整合进我们的观念网络里,从而去思考和传播它。
但是,因为人们生活背景的不同,大家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就有所不同,我们也要担心这些术语和概念,尤其是它们出现在思考过程中的时候,是否会被误解。
二
举个例子,兄弟和好朋友是一回事吗?
很多“社会人”,向别人介绍一些朋友的时候,经常会说:这是我兄弟,以显示你们的关系好。但实际上,“兄弟”这次词只是你的习惯用法,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好到那个地步。可能在你心理,兄弟一堆,但是好朋友却没有几个。
可别人可能就不是这么想啦,之前我就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兄弟一起来喝酒,同行的几个很好的朋友,觉得既然都叫“兄弟”了,那肯定关系不错,就把我那朋友的一些糗事都抖了出来。结果,那个“兄弟”只是我那朋友的一个普通同事,后来他的糗事在公司都传开了,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我还遇到过一次,老板开会的时候,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员工A,主要是整理一份数据;他又布置了另一个任务给员工B,是去网上收集一些竞争对手的资料,并且同时强调:任务很重要,尽快给我。
员工B收集了一个上午,就把资料提供给老板了,这时候老板回复说:先不急,你再找找看,越详细越好。而员工A原本想敢在下班前做出来,做到一半看到老板对员工B说不急,心想:都是在开会的时候说的尽快,那估计自己这个数据也不急,于是先把手头一些琐事处理掉,准备晚上加班再详细整理。
没想到,下班的时候,老板劈头盖脸地问:数据怎么还没好?不是说了尽快吗?!不需要多详细,能看出总体情况的数据就可以了,我晚上就要和客户开会用的!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老板在布置任务时候虽然都说了尽快,但是员工A的“尽快”和员工B的“尽快”,概念是不一样的。
三
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相似的概念会被混淆,而一个同样的词,同样会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你太聪明了”,当对方真诚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是一种褒义词,但是当对方在某种语境,或者特定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时候,又可能表示你在耍小聪明,聪明过头了。
甚至,在同一段话,同一个思考过程中,连续几次用到某个概念,每次所指的东西都可能会不一样。
我们的思考过程,正是因为概念不明确这种情况的存在,始得我们需要时刻注意,在一段思考过程中,论题、论证和结论里出现的概念是一致的吗?
如果我们是单纯地自己在思考,或许多想一会就明白了,不至于头脑里的概念前后不一致。但是,当你要输出思考和观点的时候,就要注意了,那些听众观众所理解的概念,是不是和你头脑里想的一致?自己使用的关键概念,是否会误导别人?
对于可能给别人带来误解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来审视:
1、我们提到的概念是否准确,有没有歧义?
以币圈为例,炒股的人开始炒币,加入了一个群里,某天,炒股的朋友在群里喊了一句:今天“暴涨”啊!
炒币的朋友看到暴涨两个字,瞬间激动,结果打开行情软件一看,才涨了10%都不到,这也算暴涨?没有涨个30-50%,那都是横盘啊~~
在这种情况下,暴涨这个概念就出现了歧义。
2、关键概念的定义是否够精确?
概念越清晰,我们的思考就越能对抗笼统和抽象。
你出去应酬的时候,喝了很多酒,最后实在不胜酒力了,一直在说:喝多了喝多了,但是对方依旧不依不饶地劝酒,觉得你没喝多啊!
这时候,你要将喝多了这个概念进行精确,告诉对方:你已经喝了半箱瓶酒,一瓶葡萄酒,真的是喝多了~~
当对方听到这么准确的数据后,大概率也就不会再纠缠下去了。
综上来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要和对方在关键概念上形成共识,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