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就是用简单易懂的图形、符号、结构化语言等组成的可视化的模型,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视化的“心理结构”。是模块化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公式。思维模型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金字塔顶端的蓝宝石,是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是知识海洋中的“尖货”,是顶级高手每天都在刻意练习和使用的套路。比如:第一性原理、复利理论、决策树、纳什均衡、金字塔原理、不确定原理、贝叶斯定理、幂次法则、框架效应等等,都是比较厉害的思维模型。运用思维模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模型思维。
思考、表达、解决问和演示都是需要逻辑的,如果你想要想清楚,说明白就需要用到金字塔方法。《金字塔原理》一书就是教我们在说和写之前,先将自己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关系的规则检查和修改。
第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把问题或事物折成可量化、执行、解决部份,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方去。
纵向结构上,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
横向结构上,每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这就构成了一个严谨的金字塔结构。
第二.四个基本特点:
结论先行(论)、以上统下(证)、归类分组(类)、逻辑递进(比)
1.结论先行。结论先行正是“先总后分”的体现,先说结论后说明原因。
2.以上统下: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3.归类分组: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4.逻辑递进: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递进。
第三.如何思考和表达
一、自下而上思考(信息处理)
1、信息的识别过滤
第一种有明确的目标和问题,提取跟目标相关的关键词和路经,如砖头会想到做房子;
第二种、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区分事实、理由、结论。
2、信息的归类
MECE分类原则,相互独立、完成穷举,例如把人分为女人和未婚男人,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穷尽,把已婚男人给遗漏了;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人士,又出现了重复。
归类的方法:二分法、流程法、要素法、矩阵法、功式法。
3、提炼结论
二、自上而下表达(信息输出)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二.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第四.注意事项:
1.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第五.举例:每一页PPT都是金子塔结构。
“论”——结论先行:每一页PPT只表达一个观点和思想,并且出现在标题中。
“证”——以上统下:每页PPT的主题,都需要是下面要点的概括。
“类”——归类分组:每页PPT中的要点,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能有交叉,也不要遗漏。
“比”——逻辑递进:每页PPT中的要点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