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远山专题推文存文库
读《人间至味》之葡萄的来历

读《人间至味》之葡萄的来历

作者: 米苔花 | 来源:发表于2023-11-18 00:25 被阅读0次

最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了,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今天,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家里难得清净,便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冥冥中似乎早有安排正是汪曾祺先生的精品集——《人间有味》。心中一阵欣喜,想啥来啥,的确是上天眷顾,想到汪曾祺先生,就打开他的书来认真地读起来。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自成一格,天真隽永,自在风流,文风朴实自然,如行云流水深得自然之意趣……”

单单从编者写的作者简介上看,就特别符合我的胃口,之前也曾多有读先生的其他文集,的确如此,若论文风朴实自然,当时与之同时代的大家,无出其右。

而这篇《葡萄的来历》吸引我的地方,却是里面极其丰富的信息量。开头就说:至少玫瑰香不是张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它是有家谱可以考察的,后面确切地说,玫瑰香葡萄的故乡是英国。

年少时,我家院里就有一棵葡萄树,它的果实就是玫瑰香。所以我才读到这里,就已经大吃一惊了。说起来,从小到大都认为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如果不读这篇文章,当真就是孤陋寡闻了。

继续往下读,汪曾祺先生抛出了一个更加让我好奇的问题,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只是最流行的说法而已,种种考证,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不假,但之前中国就有葡萄,只是“别是一种”。说白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葡萄,是另外一个品种。

历史上有画葡萄的,有记录吃葡萄的,还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都不是玫瑰香葡萄。而玫瑰香葡萄,是外国传教士带到中国的,他们在中国传教,葡萄酒是必不可少的帮手之一,做礼拜领圣餐时,都要让信徒们喝点葡萄酒。后来,传教士觉得从国外运来葡萄酒很不方便,就想着把葡萄苗带到中国,他们把葡萄种在教堂墙内的花园里,收了葡萄,就地酿造成葡萄酒。

中国人看他们种葡萄,也撅了几根葡萄藤,插在土里,精心浇灌,出芽了,长大了,秋天就会结很多的葡萄。

这事应该没问题的,当年我的家乡就没有洋姜(我们管它叫鬼子姜),我的父亲从老家带回来几块,数年以后,家乡河槽菜地里,到处都是它。中国人一向就以聪明才智,吃苦耐劳而著称,无论是葡萄,还是洋姜或者是其他什么蔬菜水果植物的,只要有种子,任何植物都可以培植起来。

哇!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做学问,考证玫瑰香葡萄,其实,先生在夸赞我们伟大的农民。中国农民是很能干的,什么事都瞒不过中国的农民,一看就会,一种就活,还可以发扬光大。

从漫无目的而自然地介绍玫瑰香葡萄,写着写着,到最后却是赞扬,真的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看似表面极其平淡,内心却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葡萄的来历,不就是中国农民勤劳智慧的来历吗?一定是!

相关文章

  • 读《至味在人间》

    刷完陈晓卿老师的美食纪录片,觉得还不过瘾,于是买来谈吃散文,读下来,很多地方值得反复回味。 如果说看纪录片是带...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面茶

    看到这个题目,我似乎都闻到了面茶那独特的香味。 现在北方似乎都称作“油炒面”,小时候母亲就会做来吃,不过在我家因为...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萝卜

    文|一一得我 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一九四八年冬天,我到了北京,街头巷尾,每每听到吆唤:“嗳——萝卜,赛梨来——辣...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马铃薯

    文|一一得我 马铃薯是适于在高寒地带生长的作物。马铃薯会退化。在海拔较低、气候温和的地方种一二年,薯块就会变小。 ...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蚕豆

    汪老笔下的蚕豆有众多吃法,可以当菜,也可以当零食。 嫩的连皮炒,老的剥掉内皮炒。蚕豆瓣放在鸡蛋汤里,还可以连皮煮熟...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豆腐

    文|一一得我 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汪老就说:“黄豆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栗子

    文|一一得我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

  •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五味

    汪老说五味: 「酸有山西的醋、山西东北的酸菜、福建广西的酸笋、甚至还有延庆山里专门在夏天焐酸的饭! 甜有无锡的各种...

  • 人间至味

    (做梦正要吃面,结果渴醒了,有点遗憾)

  • 人间至味

    全家酸奶8.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人间至味》之葡萄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ru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