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每天写1000字想法
用心理学解释,来看一个可怜的角色扮演者

用心理学解释,来看一个可怜的角色扮演者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20:34 被阅读8次

    我们首先是人,任何位置的角色扮演者首先也是人,因此我坚信这个蛮不讲理的人一定是大学老师,因为老师这个角色并不意味着比别人高尚!

    听来一个真实故事,某大学小区有个五十多岁男者,拿着三个长了毛的煎饼去小区小卖部,说是买了才三天就长毛了,大骂卖货的大妈,“***,卖的啥煎饼。我是大学老师,你信不信我让你开不下去!”

    别人听了忍不住说,都三天了啊,这个天够热的了,看起来这个煎饼还潮湿着,没有放冰箱嘛。此人总算不再吵吵,卖货大妈说自己不过是卖货的,老板不在这里,要不行再送一份煎饼呗,这人置之不理,愤愤不平离开了。

    待这人走后,别人说咋能这样,这卖货的大妈眼泪汪汪,说这一定不是大学老师,要是大学老师才不会这样无礼的。

    作为一般人的感受,会觉得这个所谓大学老师实在过分,为了三个煎饼上门谩骂,表现得水平太差,格局太小,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其实,从心理角度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为这种人属于社会化不足,典型的反着社会化类型,把心理能量和心理视角都聚焦在自己那一点点想法上。

    一般来说,心理发展就是自然人成长成社会人的过程,典型过程分别是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等四阶段。由于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最终成人后的心理发展阶段呈现出完全不同模样,对应上述成长四阶段呈现为:没有社会化,反着社会化,过度社会化,正常社会化。

    比如这个所谓大学老师年过半百,生理上当然是成年人,但是心理上却停滞在幼儿阶段,标准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向内社会化,反着社会化,停止了社会化,心理上的幼儿。

    从这个角度说,这种人是可怜而不是可恨,因为看似是成年人实际却是不懂事的幼儿。真正幼儿因为心理发展阶段限制,表现出来是童真有趣,这种退行的心理幼儿却是可怜,因为只有父母生没有父母养,心中只有自我没有社会他人。准确说就不是人。

    由此反映出这种人内心世界的贫瘠,充满的只有消极,负面,小气,怨恨,寒冷,阴暗,要知道没有阳光的内心是悲哀的,更是可怜的。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不合理理念思维,那就是社会角色的理解固化。

    这个卖货大妈就是这样的理念,认为大学老师一定知书达礼,彬彬有礼,谦谦君子,因为老师就是为人师表典范,这个人如此不讲道理一定不是老师。这实在是误解了社会角色的意义。

    社会角色是社会对这个位置的期待,是理想化的想象。人人都是社会角色扮演者,重要的如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夫妻角色,职场中的领导员工同事角色,生活中朋友邻居熟人角色,还有社会公民地球公民等等宏大角色,这些构成了我们社会现实生活。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些角色是帮助我们适应社会,可不是因为所扮演角色就必然成为那个被期待者。

    这就涉及到人性话题,是角色塑造人还是人塑造角色,是地位影响人还是人影响着地位?柴静在“看见”的第一章中说到,别做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我们要说,别以为做了某个角色就不是人了。

    我们首先是人,任何位置的角色扮演者首先也是人,因此我坚信这个蛮不讲理的人一定是大学老师,因为老师这个角色并不意味着比一般人更高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心理学解释,来看一个可怜的角色扮演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vl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