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2010年,淼淼3岁刚上幼儿园时,我买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这是一本畅销书,我三两下就读完了,不知道为何并没有太多的触动,也许是因为太年轻以及对日本文化的不了解吧。就只深深记住了“巴学园”这个名字,还有电车教室。
等到淼淼读小学二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他也看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他这一看,就是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这本书被翻得变形变旧,是淼淼读书的印记。而说来惭愧,我就只读了一遍,就是刚买那会。于是后来书中的很多情节和人物,淼淼比我更清楚。他告诉我小豆豆的好朋友,她喜欢做什么,巴学园的运动会是怎样的,电车教室的布置......
2019年6月,我计划日本的暑假旅行,搜到了自由之丘这个地方并对它很感兴趣,于是很专心地在电脑上看攻略。淼淼走来看我的电脑看到了“自由之丘”几个字便说:“自由之丘?那是小豆豆上学的地方。”“哦?是《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吗?”“对啊,就是小豆豆。他们的学校在自由之丘,她每天在自由之丘下车。”“啊!那我们就去自由之丘吧!”“耶,好哦!”
所有的旅游攻略都告知自由之丘是一个洋气的地方,是甜点森林,是杂货天堂。于是我心向往之,何况那里还曾经有过梦想般存在的巴学园呢。为此我安排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自由之丘。
到达自由之丘车站以后,其实我是略微失望的。因为真的四周很陈旧的感觉,早上10点多,已经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了。而我的攻略做的不好,除了找到了Fllipers的自由之丘点并在那里吃了网红舒芙蕾蛋糕,并在对面的MUJI买了几样东西,后面我们就走歪了。我们没有找到甜点森林,也没有看到洋气精致的建筑。经过了很多的接地气的店铺,我甚至感觉自己在逛台湾夜市。除了青山花园,似乎没有什么亮点了。后来走到一家专做木质产品的专门店倒是挺有特色,木头的家具、玩具、餐具等等,店里充满了木头的香味。木筷子、木碗、木勺拿起来都特别有感觉,只可惜太贵了!周边的房子都是小别墅的模样,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特别安静美好。除此之外,自由之丘我没有感受到攻略中所说的号。我们那天很累,很早就走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啊!
19世纪80年代的自由之丘与小豆豆生活时也已经完全不一样。80年代的自由之丘已经是商店住宅林立如现在的模样。但在40年代末,自由之丘你还是郊外,到处是绿树草地,还有一条小河呢。重新翻开《窗边的小豆豆》,第一句话就说的是自由之丘车站。我读着读着,心里充满了温暖、向往、感动,甚至有些想哭。我明白,那是因为我自己渴求而不得的淳朴的人,愿意倾听接纳小孩情绪的大人,愿意指引孩子成长的老师,都只能存在于这本书里面了。从前我得不到的,我努力过了仍给不了孩子。
巴学园后来被烧毁了。而如今的自由之丘,只是一片布满店铺、住宅的起伏的丘陵地。不会有人专门去寻巴学园,似乎那个学校从来没有存在过那里。我多希望,也像小豆豆一样,拿着电车票给检票员剪一个口。这样我就可以拿回来夹到《窗边的小豆豆》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