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一
去年的现在,我鼓足勇气,剪短了留了十多年的长发。起因是年底发烧,病的一塌糊涂。躺在床上的一周,感觉真的要死去活来。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生命的脆弱,意识到再多的渴望,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都是徒劳。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在白岩松老师举办的“开场白”栏目中,第一次注意到了郦波教授,看完了他写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我现在清楚地记得,当时躺在床上浑身难受的我,总是能想起王阳明晚年拖着病体和倭寇作斗争,请求告病还乡皇帝却迟迟未应,最后死在归乡途中一叶飘零的小舟上的情景。临终时,他只留下了八个字:“我心光明,夫复何求”。这八个字,我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心里默念,莫名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鼓舞。病好后,我几乎是毅然地决定要剪短发,从“头”开始。
事实证明,随着长发逝去的,还有我的烦恼。剪成短发后,我觉得像是卸下了很多负担,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当然可能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原因),不再没日没夜地加班,更关注自己的身体,也更注重工作效率。
变化二
去年暑假,我失去了一位因生病去世的至亲。一个一直健康的人,从确诊到离开,不到半年的时间。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措手不及。那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绝症病人写的日记和介绍临终关怀的书籍,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之中,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企图通过知识和理性来对抗命运的无常。
参加完葬礼后,有两周的时间,我的心情无比低落,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渴望,失去了信心。好像自己来世间走一遭,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间打开了董宇辉的直播间,对话嘉宾是《命运之上》的作者刘大铭。他坐在轮椅上,逻辑却清奇。他说:“要坚信那些简单却美好的字眼。相信简单的力量,执行简单的事情,正是简单的力量让世界变得复杂和美好。”就是这句话,瞬间给了我力量,让我在直播间一待就是两个小时。从那天起,我对生活的信心,又回来了。我想按时把手头的事做好,活在当下,臣服生命。
变化三
我学会了悦纳自己,享受生命,拥抱万物带来的惊喜。因为家人的影响,我无意中接触了佛学,爱上了生命的智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用“旁观者”的视角看待周遭时,我发现我变了,世界也变了。伴侣和我的关系更加和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找我聊心事求慰藉,而面对同事和领导,我也理解了“在其位谋其政”,少了很多个人偏见。
与此同时,我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感悟生活,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因为李健,我喜欢上了音乐的世界,辽阔而纯粹,却又声声不息,抚慰人心。有很多个夜晚,我因为音乐带给我的欣喜和共情而激动难眠。因为蒋勋老师,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了《红楼梦》,发现“初读不识曲中意,再读已是曲中人”。因为苏东坡,我开始理解宦海沉浮,理解人生有高山也有低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再大的风浪,也终究抵不过“达观”二字。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2022年的关键词是“成长”。希望,也相信,我能带着这份成长的渴望,拥抱20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