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是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建议国家对文化资源进行结构重构、创造性转化,组织编纂一部兼具权威性、普及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典,打造一个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要素集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体系和主题化供给平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2023年3月4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说,此项庞大文化工程如果能够顺利启动,将是国家之荣光、民族之荣光、时代之荣光。
2023年是陈国桢第26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会。作为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熏陶的全国著名书画家,这次履职他更加感到肩上责任之重。陈国桢认为,新时代修典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打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有利于党和国家与人民意志相统一、有利于大众化普及和传承的深化、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成;需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将成语、典故、名言、观点、例证等遴选出来,使之成为独立单元、赋予代码,进入互联网络;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要主题化供给体系,再造一个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要素集中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和主题化供给平台。
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陈国桢说,新时代修典需要大众参与、系统思维、综合利用。大众参与,即资源大众化积累、编校大众化参与、成果大众化分享;系统思维,即应把修典作为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建设;综合利用,即把修典打造成构建中华文化精要主题化检索供应平台、与高新科技深入融合的创新平台、主题文化系列节目的资源提供平台过程,随时可将其阶段性成果实现大众化分享。
对此,陈国桢建议,把新时代修典作为一项国家工程来推进。他说,新时代修典关键是具有当代特点的类别体系的建立和对文化要素的提炼。当代类编学者刘占锋团队,对中华文化传承传播路径的研究与探索已近40年,其编纂的“中华语汇通检”丛书被季羡林、张岱年等著名学者称赞“功德无量”,其蕴含大量创新成果、实现音序编排辅以任意字检索和类别检索的《成语通检词典》由中华书局出版,其编纂的《中华诗典·黄河卷》被著名学者谢冕称为“新中国第一套类编大型诗歌典籍”。同时,中央文史馆和北京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院校专家学者近年也加大了对这一重大工程的研究与指导,并将其扩展为检索平台与修典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初步拟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要集成》基本架构(6典65编150卷500册)、类别框架体系(8编54类684项6680目),主体化检索平台也已初步完成,预计“十四五”末可在成语典故、警言妙语、诗词曲赋、思想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教训、轶事逸闻等板块,达到满足普通读者需求的检索规模。陈国桢建议将刘占锋团队的研究探索作为新时代修典试点完善工作方案,由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学术指导,充实专家团队,提高编纂水平,力争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新路子。
陈国桢说:“人大代表就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只有了解国家发展所需、了解群众所想,拿出高质量的代表民意的议案和建议,并努力推动解决好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才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才能真正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
长期以来,陈国桢关心教育事业、支持教育工作,广泛开展调研,围绕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主要以资金投入、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建设等外界硬件建设为重点,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家、校、社心理健康协同共育水平较低。通过对多起热点事件的认真剖析,陈国桢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他建议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督导,促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科学发展。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中,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结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机制与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咨询效果实效性方面的评价督导。增加家、校、社协同共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纳入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评价和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指导能力的评价,明确学校须建立家校合作“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尤其要对重点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家校心理健康水平实时动态监测。同时,成立由政府主导,学校心理教师、学校社会工作者、心理教育评估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心理成长等心理健康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