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文行忠信】系列文章,作者宗伯正曜,转载请注明。
image关键点: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国家大事才用“龟“,小事不用。古人绝对不会天天用”龟”。古人一年占卜多少次。</u>
目前已经出土了近16万片甲骨, 除以殷商554年,平均每年约292片,相当于殷商几乎每天都在占卜,并且把卜辞刻在甲骨上。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源于无知和贪婪。早期清朝奸商多少有一点文化底子,只敢伪造一千多片,但是这块肥肉引来了更多的贪狼,一些无知之人开始大量伪造,一百余年积累下来,出现了“16万片“这个惊人数字。
因此我说,16万甲骨就是他们造假最确凿的证据,而且由他们自己提供的详细资料可作证明,欺世盗名,作茧自缚。
image1、 什么是甲骨卜辞
按照甲骨学自己的说法:
甲骨卜辞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清注意第一个关键点:他们声称甲骨卜辞就是占卜文字、占卜用辞。但是他们不知道古人一年占卜多少次。</u>
2、什么是卜龟
“卜”是古代最重要的祀神之礼。现代人一般叫作占卜,古代卜筮是两种礼仪,国家大事,先筮而后卜。普通人都听说过用《周易》占卜,其实在先秦时期,易占叫作“筮“。后人混淆了卜筮的概念。学习《周易》时会用到射覆,就是后世所说的测物、算命或占卜,不属于卜筮重礼。射覆属于初学阶段,因为死物无气,不难占算。卜筮比较困难,需要学习大量古代知识作为基础。
“卜“比”筮“要重要的多。《周礼·春官宗伯》“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凡是大祭祀与国家大事,一定要用”龟“。小事只用”莅卜“。莅卜的概念会在以后解释,这里先讨论”龟“的问题。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请注意第二个关键点:国家大事才用到“卜、龟“。那么一年之中有多少国家大事呢?</u>
3、 古人一年卜龟多少次
国家大事就是指国家最重要的一些重大活动,如祀神明、建宗庙、立新君、大封、迁都、大师、征伐、旅或君主大丧。这些重大活动举行之前要卜日,就是选定日期和时间,举行活动那一天用龟。大祭祀视高命龟,君王新立视高作龟等等。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古人一年卜龟的次数非常少,古史记载中一年内超过三次的都不多。</u>
祭祀神明属于每年最重要的活动,用卜、龟一次,其余建宗庙、立新君等情况并不多见。几年之内或许会碰到一两次,不会出现大量卜龟活动。
《周礼·春官宗伯》“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请注意第三个关键点:古人一年卜龟的次数非常少,很少超过三次。</u>
image4、16万甲骨≈殷商天天占卜
实际上雅言中的”龟“并不是指龟甲,而是一种卜法,不过这里暂时不讲”龟“是什么,姑且按照甲骨学”龟就是龟腹甲“的说法。
前面说过,国家大事才用“龟“,小事不用。绝对不会天天用”龟”.
目前已经出土了近16万片甲骨,根据一般规律,古物损毁消亡的部分要占更大的比例,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换言之,出土的近16万片甲骨只是幸存者,大量甲骨在漫长历史中损毁消亡。假如这些是真的,那么至少还有一大半甲骨没有计算在统计之中。
商朝一共554年,我们姑且按照这些出土的近16万片甲骨计算,平均分配到每一年里,每年约292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包括那些消失的甲骨,等同于殷商几乎每天都在卜龟。如果加上消失的那些,就出现了殷商人天天占卜的“神话”,这种结论让甲骨学的谎言不攻自破。
按照道理来说,就算一年卜龟三次,商朝554年,最多一千多次,每次一片。因此早期清朝奸商只敢伪造一千多片。王懿荣收藏数字大约一千余片,到刘鹗就成了五千多片,越到后来伪造越发肆无忌惮,发展到现在出现“16万片“这个神奇数字。
<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请注意第四个关键点:估算商朝554年*每年3次=1662片。 按照每年三次计算,目前出土的16万片甲骨足够让古人使用53000年以上。</u>
自相矛盾的数字结果来源于这些甲骨学者的贪婪和无知。
最后
众所周知,假如一个人从未见过真品的名牌包包,不知道名牌包和假名牌包的区别,那么看到一个假名牌包的时候,很容易以为可以鱼目混珠,以为大家都看不出来真假。所以卖假货全靠蒙骗不懂的人,在懂行的人眼里,假名牌到处都是破绽。如果把真货假货放在一起比较,从做工到包装,仿冒的就是仿冒的,看似光鲜的外表下面,总能露出很多蛛丝马迹。
甲骨文、甲骨学就是学术圈子里最大的仿冒假货。最确凿的证据就来自出土的16万片龟甲和牛骨。
image近日,科技部发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技活动违规行为。而甲骨简牍就是学科跨度最大、时间最长、涉及机构和人员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学术造假工程。我会陆续发表文章提交证据,盼望国家予以查处。
补充说明
我所指的甲骨简牍造假,就是指出土甲骨简牍等实物造假,并且在这些伪造先秦文物上形成的甲骨文、甲骨学、古文字、历史、考古、文献等一系列人文研究学科。简而言之,出土的甲骨简牍全是伪造的赝品,那么通过这些赝品来研究历史纯属毫无根据信口雌黄。这些学说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伪科学。
甲骨、简牍造假属于一体两支。我先以揭穿甲骨造假为主,暂时把简牍问题放在稍后再谈。按照古代礼仪,征讨之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宣战的原因,只有倭夷等国家才会无耻偷袭,因此我撰写《讨“甲骨简牍篡伪”檄》作为宣战之檄文。本文是正式炮轰“甲骨简牍”第一篇文章。更多证据会在以后文章中逐渐阐述。
参考资料:
所有证据来源于知网正式论文《國家圖書館的甲骨收藏與整理發布》《据故宫博物院藏甲骨勘定甲骨文合集等著录释文脱讹举隅》《甲骨文合集、补编等所著录国图藏甲骨校勘记之一》《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八十年来殷墟甲骨发掘的主要收获》等。
作者简介:
宗伯正曜,字翼云,号大仆,参周宗伯学弟子。远祖桐城姚氏,近祖金匮陈氏,宗伯大卜一脉兆人后裔,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宗伯内传曰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宗伯内传曰先师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赞宾介师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88年(戊辰),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遐园西廊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碑文之下。
上古参周宗伯经学(古文经学)师从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75年(乙卯),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畔观澜亭。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末期,拜师仪式一切从简,因此缺赞宾介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