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四期写作营
421-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六十三天

421-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六十三天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4-11-13 09:15 被阅读0次

今日读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社:甲骨卜辞以“土”为“社”,战国时加“示”成为“社”。“社”本义指土地神,又指祭祀土神,由此引申指祭祀土神的日子或地方。周代以二十五家为“社”,故而“社”也引申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后还引申指某种从事共同活动的集体组织,现代也指某些机构。

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结满球形果实的果树,果实上长满了刺,本义指栗树或栗树的果实。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再提,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这句话强调接受现实,不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过多纠结,而是要向前看,专注于未来。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事。宰我答道:“夏后氏用松为社,殷人用柏,周人用栗。宰我又说:‘用栗是要使民战栗,对政府有畏惧。’”先生听到了,说:“事已成,不须再说了。事既行,也不须再谏了。已往之事,也不必再追答了。”

这里的历史背景还是鲁国三家姓把持朝政,国君成为摆设,鲁哀公有意夺回王权,于是像宰我寻求办法,宰我说:以前夏朝祭祀时多摘松树,殷朝祭祀多用柏树,周朝多用栗树,我们要用栗树,让百姓知道王权的尊贵,让大家臣服于王权。孔子就说了,以前的事结束了,就不要再提了,既往不咎,我们要向前看才行。

我觉得这一点上,孔夫子是很务实的,过去的事情重提没有意义,现在要做的是向前看,把握好未来的方向,想起了心理咨询这一块,精神分析法有点像考古,找到过去的蛛丝马迹,然后,发现问题,着眼于未来,寻找未来的可能,而认知行为则像对现在的处理,改变现在的困境。不管着力点在哪里,面向的都是未来。这一刻感觉到了和古籍的想通点,感觉很是开心。

相关文章

  • 唯才是举,不应是梦!——《论语·雍也第六》六新解

    唯才是举,不应是梦!——《论语·雍也第六》六新解 2017-09-22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雍也第六》六 子谓仲...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红尘修

    红尘有修行, 修行在红尘。 红尘不红尘, 只在修不修。 修行不修行, 不在尘不尘。 离得红尘修, 亦非真得修。 日...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 夫子说:父亲在的时候,要看...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

  • 论语新解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钱穆白话释义 有子说:“与人约...

  • 《论语新解》

    几天前把钱穆先生所著的《论语新解》看了一遍,但却一直没有勇气写下什么读书的心得。毫无疑问,《论语》是人类思...

  • 论语新解

    2022年2月16共学 领读人:缪丹 范家驹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注释】(此处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底本...

  • 《论语》新解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啥意思? 上了这么多年学,图了什么?不就是为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1-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六十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gr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