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释】
[1]矣夫:语气助词,无实义。
明·张居正:“如君子之心纯乎天理,固宜无不仁也。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人欲有时而窃发,天理有时而间断,间断即非仁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当中有不仁德的人,小人当中却没有仁德的人。”
【解读】
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常怀仁德之心,所做仁义之事自是数不胜数。但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有时不仁也是难免的事。小人往往是无徳无位之人,常常做坏事,以致形成了习惯,坏已经滋生到骨髓里,很难根除掉。凡事都是从点滴中积累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从身边小事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好人变成坏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明·张居正:“劳,是劳苦之事。诲,是规谏之言。夫知爱之必劳,则为子者不可以惮劳,惮劳,非所以自爱也。知忠之必诲,则为君者不可以拒诲,拒诲,非所以劝忠也。君臣父子之间,贵乎各尽其道而已。”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实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解读】
爱一个人,就要顺应他的爱好,让他发挥潜能和特长,使他劳而无怨;忠于他,就要多加劝勉,而不能愚忠。当他做了错事坏事的时候,要及时提点、劝阻,做到了这些,才真正叫爱护一个人。比如在生活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父母对孩子却不能娇生惯养。我们爱护我们身边亲近的人,也要多为他考虑,从他的角度出发想问题,让他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情;当发现我们爱护的人有错时,要及时地劝慰。
子曰:“为命[1],裨谌[2]草创之,世叔[3]讨论之,行人子羽[4]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注释】
[1]命:指国家的政令。
[2]裨谌:人名,郑国的大夫。
[3]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4]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
宋·朱熹:“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明·张居正:“众贤毕集而各效其长,郑之能国也宜哉。然四子之贤,亦自有不可及者。观其同心共济,略无猜嫌,此不以为矜所长,彼不以为形所短,仿佛虞廷师师相让之风,非同有体国之诚意,忘己之公心者,其能若是乎?真可为人臣事君之法矣。”
【译文】
孔子说:“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
【解读】
郑国长期生活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之中,内理政务,外需周旋。外交无小事,对外周旋需要靠严密周详而又文采不错的外交辞令。因此,他们在起草外交文书的时候,十分慎重,一定要大家齐心协力,做得尽善尽美才好。工作和生活也应如此,无论是面对工作的时候,还是对于我们自身的修养,我们都要多注意一些细节,从多个角度来完善。认真是一种态度,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只要勤奋努力认真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