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家庭教育都在谈接纳,接纳的是什么?
昨天看武志红的书,谈到每个人都有情绪喜怒哀惧,要接纳这些情绪。
我想了想,说的有理。不过,情绪又是什么?情绪是人情感的表现,表现给外人看的和隐藏在自己内心的。
我们接纳的可能不仅仅是情绪,而是情绪背后隐藏“人”。看到这个内在的“人”,并且接纳了,才是真正的接纳。接纳自己内心的那个“小我”,接纳对方内心的“小人”。
这个小人是什么?过去一直没有理解。今天我想,这个小人就是过去所有自己言行导致结果的反馈记录,好的不好的,都藏在了小人这里,就是潜意识。潜意识让人不需要思考就去做事,是人对过去让自己得利的经验总结。但潜意识只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不会发展的看待变化。当人意识到变化了,这时,思考就重要了。
反思过去,我没有接纳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是在随着外人的目光在随波逐流。没有接纳喜,自己非常开心的时候做不到彻底的开心,看到别人喜也不会感同身受。同样的,努哀惧也是如此。
接纳不仅仅要允许情绪的发泄,而且要理解导致情绪出现的原因。这个原因很大可能不是表面看到事情,当时的事情可能只是一个诱因,而是积聚在内心的东西。这个积聚在内心的东西,之前没有表现出来,是一直的隐忍,控制不住的时候就爆发了,喜怒哀惧的情绪宣泄了。
能够宣泄出来情绪像洪水找到了泄洪,如果情绪不被允许宣泄,一直隐忍,最终不是彻底爆发就是导致抑郁。
精神疾病的由来,其实和人的身体健康类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因为基因不同。但外界环境导致的疾病发生也是很大一个原因。
一个人即使容易导致精神疾病,但遇到了可以共情的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能够允许情绪宣泄是接纳,但只是表面的接纳。看到引起情绪发生的内在“小人”,接纳这个小人,才是最终的接纳。
过去没有被接纳的情绪积攒下来,都蓄积在了小人那里(潜意识)。如果可以随时接纳,情绪没有积攒,就像洪水没有形成就化解了。
旧社会,黄河经常改道,形成了著名的黄泛区,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但现在很少听到了。因为已经不仅仅在黄河泛滥的时候抗洪救灾了,主要是在根本上治理环境,比如冬春的冰凌处理,比如植树种草绿化黄土高原。
我们父母现在做好了自己,接纳了自己,就像黄土高原被绿化了,有树木草地在保护土地,自己的情绪不会变成洪水,不需要宣泄。毕竟,宣泄情绪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
自己的心态保持平稳了,才有余力看到孩子接纳孩子。孩子被看到了被接纳了,他的情绪也会平稳,也不需要宣泄了。
青春期的情绪失控,不仅仅是青春期激素的不稳定,而且是前期孩子不被理解接纳之后蓄积了太久的情绪宣泄。我们如果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宣泄,孩子就会出现异常行为。
但允许孩子宣泄只是表面,真正的还是要去看到孩子之前积攒的那些情绪已经变成的潜意识。化解这些积攒了很多年的情绪,不容易。
因为需要父母理解家庭教育,要明白如何化解,并且自己要保持一个高能量状态,不被孩子的情绪拖下水。这样孩子才能慢慢被感染,和我们父母学习怎么处理他的情绪。
边写边想,想到就写下来,随手记录,并且加深理解。这就是我写简书的意义。202302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