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已走完,在这里想对刚刚过去的11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简书读书笔记,虽然没有时间每天更新,但是每更新一次自己还是有收获的,我发现生活学习中还是需要多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总结和分析,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一、效率和方法问题
整个11月份感觉我都是在“作业”中度过的,这个老师的作业还没有做完,那个老师又布置了新的任务,整天觉得脑袋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其实也并不是抱怨作业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主要问题——做事效率太低,包括看书的效率,所以感觉自己都在“急急忙忙”中“赶来赶去”。我一直想能有时间逛逛民大的校园、去图书馆看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杂志,但是我发现我的心中始终装着未完成的事让我无暇顾及身边的美景,所以今天我打算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好的认认真真的思考一下“效率”和“方法”这两个问题。
关于读书。回想一下,这个月除了看一些作业相关文献资料,我就读了一本书——《广告符码》,而且还没有读完。这本书的确不太好理解,而且都是政治经济学的东西,直到今天我才想明白,我不应该一开始在我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足以支撑起这本书的理解和阅读的时候,选择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上面,时间花费了,但是书的内容我并没有吃透,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我打算看完这一章就停下,重新选择相对好理解的书来读,积累专业知识,然后再慢慢过渡到难啃的书来阅读,以后再来重新读这本《广告符码》,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还有一点就是我后面看自己的写的东西,虽然语句通顺,但是有些内容过于口语化,没有很严谨的学术性,这是要平时在阅读中需要积累的。可见,要学会掌握学习的方法,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水平的书来读,很重要。
二、质量问题
关于作业。李亚玲老师的研究方法课要求我们提交一个感兴趣的议题,并进行研究设计,由于一开始我并没有仔细的思考,导致我交上去的版本到最终版本的确定,题目改了两次,题目改了,也就意味着你查阅的关于它的相关文献资料就不适用了,又得查阅下一个题目的资料。杨小玲老师的传播思想史课程同样出现了这种问题,选题角度不鲜明,之前花大功夫写的“本土化”文献综述随之无效,经过老师的指正和修改,面临的又是一个全新的题目,要重新确定题目,重新查阅新的资料,这其中浪费的时间可想而知,看似每天匆匆忙忙,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无用”的事情上面,难怪会整天觉得时间不够用呢。所以,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质量,对于确定选题这种事情,不要随便定,要考虑周全、经过老师修改再确定,一旦确定,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随意改。因为一旦改了题目,前面做的所以工作都随之浪费掉了。
三、时间问题
上周专业课上,陈峻俊老师说到,不要整天闷在宿舍,只闷在宿舍是做不出学问、做不出研究的,要多走出去,利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多去翻一翻最新的杂志。我很同意她说的,或许一开始我会以为,写好一篇论文,只要你多看相关的书籍、多看相关的文献资料就能写的出来。细想才发现,很多书籍和网上的期刊文献都不是最新的观点,最新的观点必须要去查看订阅的期刊和杂志,只有关注这些最新的观点,你才能掌握这个时期新闻传播的基本走向,才能把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才能启发我们的思维,开拓视野。所以,对于传播学这类学科,整天宅在宿舍,闭门造车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但是,我总觉得我完全没有时间去阅读这些啊,所以还是回到了上一个问题——时间问题。说起来也是汗颜,至今我都还不知道图书馆杂志阅览室在哪里。合理安排时间就要提高我做事的效率,做适合我的事,看适合我的书,一点点进步和改变。
四、关于在论坛中的一些体会
月初时开展的论坛,现在已到了月末。关于那两天中的发生的事情却还清楚的记得。整个会议过程我们置身其中,第一次见到的各种“高大上”。参与研究生分论坛让我感受到,不一定你的论文要写的特别精彩完美,但是这个平台并不是常有的,要珍惜这种展现自我、交流分享的机会。跟老师一起聚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每一位大师还有我们平时见到的老师,私底下都是特别的亲切随和,让人觉得他们既是老师更是朋友。看到别的同学精彩的表现我也私底下估摸出了我与他人的差距,“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我们的“老师”,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处变不惊,遇事不抱怨,把事情完成的漂漂亮亮,心情也漂漂亮亮的,路还长所以还需要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