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成吉思汗凭什么能把战线拉那么长

成吉思汗凭什么能把战线拉那么长

作者: 请叫我二零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22:54 被阅读0次

    你是否想过在没有飞机没有汽车的年代,成吉思汗是怎么带领他的蒙古勇士铁骑穿越戈壁、黄河进入中华帝国,纵横突厥与波斯(今伊朗)中亚陆地,并跨越阿富汗山脉深入到印度河流域的。

    他一个人口小国,怎么有那么大的能耐。他打仗的精力和经费是怎么来的?

    如果按照孙子兵法《作战篇》中对打仗成本的分析来说,这个事在当时来说根本不可能完成啊。

    孙子曾告诫:战争成本高,费钱费时间。

    按照中华帝国当时的作战方式来说,一旦作战,就会有很大的动静,除了带上武器之外,还有后勤的粮仓,锅碗瓢盘都带上。

    所需要的费用开支巨大,其中包括:内外日常开支,使者往来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水油漆,战车所需润滑膏油,修理盔甲所需金属、皮革等。没做好这些准备的话是万万不能作战的。

    《作战篇》里有一句话:“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意思大概可以理解为有智慧的将领,从敌人那里只抢到一点点粮食。而打仗所需耗费的物资却是巨大的。

    如果作战过程中军粮不够还需要出动战车,运输的辎重车,运粮部队等从后方千里迢迢之外护送粮食到边境战场上。

    而战士在战场上吃掉的粮食,大概只有5%这样,另外95%几乎都是输送粮食的过程中耗费掉的。因为粮食运输到前线的成本比平原地带千里的运输成本高实在太多了。你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粮食从后方运往前线,路途遥远,且充满各种风险,所以必须有运粮部队护送。否则粮食很有可能会被抢走。所以解决军粮问题 无形中经费就会放大好几倍。

    打个比方每运送一车粮食的成本是十九车。

    因为运粮部队护送过程中要吃粮,牛马一路也要吃。而且牛马还比人走得慢,所以粮食送上去要好几个月,带了20车粮食出发,到了前线的时候剩一半了也就是10车这样了。

    但是那10车粮只能给战士们留下1车,因为还得留9车,给运粮部队回程路上吃,否则他们回不去,就没法再往上运粮。

    孙子又接着又算账说,打一场仗,百姓的资财要耗去7/10,国家的资财要耗去6/10。这是非常恐怖的,如果连年征战,国库就会很快亏空,入不敷出。

    所以说,打仗太花钱了,有句话说:国家再富,都不够你连年开疆拓土。还是很有道理的。放眼当时的国家,几乎都很难办到远距离征战。那他成吉思汗是怎么做到的?

    01.成吉思汗部队轻装上阵,突显成本优势。

    德鲁克说,所有的颠覆式的创新都是30%以上的成本的降低。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一直打到欧洲?就是因为他极大地降低了军粮的成本。

    第一:他们是游牧民族,军队通常都是轻装上路,他们往往是一边打,一边就地寻找粮食,当然也会带一定分量的干奶团及肉片,方便食用。他们站在马背上就能快速填饱肚子。

    第二:蒙古人没有笨重的攻城武器和装备,他们机动强,能当场获取的材料建造攻城需要的器械等物。 他们由武装骑兵组成,没有步兵,所以他们的行军速度非常快。

    这样下来,没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自然可以实行远征作战。

    02.摒弃固定型思维方式

    他们作战过程中不局限于既定路线,而是总会寻找一条最佳路线前往被袭击城市,哪怕这条路线鲜有人走,但是他们偏爱不按常理出牌。极具灵活性。

    比如对布哈拉城的攻击,成吉思汗选择绕至敌军防线背后,穿过人迹罕至,商业旅行队都走的“红沙漠”克孜勒库姆,去实施敌后作战方针。 由于基础群众的帮助最后得以获胜。

    孙子兵法征战原则:

    第一个原则:打得赢,但是打不起,成本太高,就不要打。

    第二个原则:注意去取得战利品。

    第三个原则:一定要速战速决,一战而定。

    人家成吉思汗在征战方面是既能打赢,又能打得起,还爱抢战利品还能就地取材,灵活应变且速战速决。他具备了所有的条件,所以能征善战就不足为奇了。

    从这些理论与事迹中,面对日常生活我们也可以有这样三点启示:

    第一:当你想要去实现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怎么使成本降低。

    第二:要摒弃固定型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寻找最优解,只要对目标实现是最佳途径的,就去做并且争取速战速决。

    第三:轻装上阵的人比别人更有优势。

    其实他作战方式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不新奇,你可能也正在采取这些策略。无论如何,已经有人践行过这些策略,证明其并可行性了。我们共勉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吉思汗凭什么能把战线拉那么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rn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