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书。最好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晚霞映满半边天空,落日的余晖笼罩大地,独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远离喧嚣和浮躁,慢慢品味。
静下心来,才能发现生活之美。一花一草,一虫一鱼,看似轻描淡写,却处处流露着平和素净的诗画境界和清新淡雅的灵动之美。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汪老先生还写了各地的美食,读来让人心驰神往,口水直流。每种美食只用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精髓,让人心向往之。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高邮的咸鸭蛋(因为家里有几枚),寻常可见,本身也不是高级的食材,却在老先生笔下透出几分可爱来,那绵密咸香的口感似在唇齿之间。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传东坡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
“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
还有西南联大的旧事。那时,云南经常遭遇空袭,跑警报就成了日常。本是疲于奔命的战时艰苦岁月,却也写出了颇多乐趣。还有联大的老教授们,闻一多,金岳霖,沈从文等等,各有各的特点,赤诚的君子气度。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我想,汪曾祺老先生也是一个心思纯净的可爱的人。读《人间草木》,就像和这样一位老者对话,听他讲讲过去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