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路里程
共读营结束了,心里真的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人有的时候会有惰性,有个力量在后面推着,这种感觉很好,而且每天把这件事当成最重要的事,会让人很有重心,忙而不乱。
回首这十天,每天都是凌晨起床,提早打卡。有一天两点过醒了,呆在床上也是浪费时间,不如起床做事。
平均也是四、五点钟起床打卡,这样的生活会慢慢让自己养成习惯,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赖床,浪费时间。其实任务完成的怎样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养成习惯,这习惯有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早起习惯、反思的习惯等,这应该是每个主题营最大的目的吧!
在主题营时,心中暗下目标一定要得到优秀,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吧,可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一次都没有得到过,内心还是有些怀疑自己写作水平的。
在共读营我的心态已经大大的改变了。任何事情都要在平和的状态下去做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提前两天看书,没看完一章就写一篇感想,一定跟着这个节奏走,不抢先看下一章。
而且这本书有很多触动我的点,往往看到时很想提笔就去写,但是还是把那一章看完吧!
前面的六天都写得很顺,基本不到一个小时就会写完,因为自己是提前两天写文,所以写完就放下,等第二天再次修改,然后第三天才发文,我基本都是提前两天写好了文章,所以修改的时间稍多一些。
后面的几章讲到了投资理财,是我个人不感兴趣的内容,第七章花了一些时间思考、翻阅书籍,最后找了一个“不给选择”的主题,其余的章节都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很有感触下笔如流水,第八天的文章十来分钟写完了,当时的自己还挺诧异。
在写清单体时,感觉有些痛苦了。因为之前的九点感觉自己已经有了小结,就不愿再写了,另外找十个点吧!也便于自己以后对书的复习,于是在书上翻来翻去。
由于当时是下班后立马开始做的,写了八点感觉脑袋都写痛了,深刻有个感觉还是写感受来得轻松呀!所以决定放下,第二天再写。
所以整个打卡只有清单体是提前一天写好的,当时感觉清单体写得很lou,等写完一修改,觉得还行。
之前写清单体,多数是书中的语言,这次再写清单体,除了书中的观点,论述都是用自己的话语,感觉接地气多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在共读营第一天和第九天都得了优秀。第一次得,自己感觉有运气的成分。当第二次再得时,就有些激动和不淡然了,难道自己的写作真的进步了?把自己的文章看一看,其实也没有觉得自己写得有多好,大家对我的厚爱吧!
2、书中收获
套用王军老师的话说:我是见识太少了,看过的书,阅过的人,走过的路都太少了。
《见识》给到我最大的见识就是“最可怕的贫穷是见识的贫穷”。而我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例子。
从小我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虽然,离县城只有几公里,但是父母几乎不带我上街,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我是在初中毕业都没有几次进过城。
所以很怕去陌生、人多的环境。直到自己三十多岁,来到当地一所五星级的幼儿园工作,自己都是一副没见过市面的样子,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当然这只是对外在环境缺乏见识,对阅读的见识更少了,除了教科书就再也没有书本,所以也谈不上书本上的见识。
所以我深深感到见识对一个人有多大的重要性,如果人的见识不一样,思维才不一样,做事的方法、说话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不一样。
所以我把儿子送到了所谓的“贵族学校”(对教师子女有优惠),我对孩子说的就是送你去长见识的!人生经历很重要,对于孩子来说就更是更是如此了,而且从小的见识对打开孩子的眼见和思维很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对待学生的教育,我会多带他们去体验。我给家长们分享,虽然作为老师我不能把孩子带到世界去,但我可以把世界带到孩子面前,我们一起去观察小动物、葬花、摘枣子,增强孩子对世界的接触。
在开营仪式上,奕晴营长说要把共读营的作用最大化,但是我没有做到。我仅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看别人的文章很少,也几乎没有参与晚上的活动。
个人觉得下次的主题营还可以再聚焦一些,只做与主题营有关的事,其他一切事情靠边,所有主题营的活动,别人的文章特别是优秀文章的阅读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把主题营的作用最大化吧!
猫叔说:“要读出生产力”,个人的理解就是读了之后要用起来,《见识》是一本好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
共读营结束了,但是成长、阅读、践行没有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把共读营养成的好习惯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中每天都有“共读营”!
网友评论
正如你所说共读营结束啦,成长,阅读,践行还没有结束,期待以后看到你更多的突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