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我老妈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是同学聚会结束,我提起一个她也认识的大学同学。其他一切都好,就是离婚了,我说。
怎么离婚了呢?一个人能多好。我老妈声音马上高了。
一个人也未必就不好啊,比如某某。我提起她也认识的我一个高中女同学,一位任职央企高管的美女。
人家自己在北京买车买房,每年都带爹妈出国旅游,我不无羡慕。
我老妈从鼻孔里哧了一声说,这都是她内心极度空虚的表现,没结婚有再多钱有啥用?有房子死了归谁?
这种绝对化的言论让我很生气,怎么人家钱多就没用呢?就算结了婚,知道房子归谁难道就不死了吗?
先生听我们吵架,赶过来帮腔,我说我这个女同学就是混的好怎么了。他问,好看吗?我说,好看。
那他肯定是哪个领导的小三!
我顿时气的患了失语症。
这就是哪怕阿尔法狗已经打败了世界冠军的年代,还有人对女人的偏激又不公平的言论,而且还发生在我自己的家里,而且是由同样身为女人的我的母亲发起。
女人,哪怕是身居要位,富甲一方,如果独身,也会被评价为不完整、被断定为不幸福。
问题是,凭什么。
甚至连女人自己,也认为独身是可耻的,我这位离婚的女同学,到现在还对同事羞于提及自己的婚姻状态。
为什么男人离婚了不过是一段经历,女人离婚了就是一个缺憾。
一段感情或者婚姻,如果不是因为在一起更幸福,而只是为了完成所谓别人对你人生的完整性的判断,那么这段感情存在的本身,会不会是一个道德道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面,不过是打掉牙和血吞的凄凉。
难怪不管怎么流行男女平等,女权运动。女人还是被人看作是行走的子宫,存在的意义就只是第二性,是男人可有可无的配件。
还看到很多打着女权的幌子,换汤不换药地叫卖直男癌的文章。把提高女性自我价值,美其名曰定义为提升婚恋价值,实际上就是把女性明码标价,可以开个好价钱。
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撩男术的糖果外衣,就有大批的女性心甘情愿地趋之若鹜,喜滋滋地物化自己。
我所喜欢的年轻女演员艾玛沃森特在联合国的发言中说:女权主义的定义是“相信男性和女性应该拥有平等权利和机会。它是性别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的理论。”
简单一句话就是平等,不是相互敌视,也不是谁依附谁。
那么男人独身可能是钻石王老五,也可能是屌丝老光棍。女人也一样,也许是大龄嫁不出去,也许是在光鲜亮丽地等待合适的人。
没人能够通过独身还是已婚来评判一个人的生存价值,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女人存在的价值,和男人一样,只是为了成为自己,不是为了成为某人的妻子或者是母亲。
当然,女人也可以很享受自己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前提条件是这样的女人首先享受做自己。
(无戒365挑战营第七天打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