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想起之前读过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其中有一段是杨绛先生回忆家庭生活,有一段时间是钱钟书先生被家里写信督促回老家去教书后,杨绛先生就独自带娃生活在娘家的日子。字里行间里看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在平凡琐碎生活中的力量。最让人敬佩的是,杨绛先生也要带娃,也要操持家务,但是她没有在平淡生活中放弃自己的好爱,特长,比如创作,学习。这真的是太难得了。
想想现在有多少人,就说我自己吧,会因为家庭琐事而感到困扰。尤其是当我发现我没有按照他人认为的那样去生活而导致各种关系的紧张,让自己也不堪其扰。我回想起来,我曾经认为我母亲不该为那些小事儿斤斤计较,可现在自己呢,自己也会为一些小事儿感到烦恼,心生郁闷。而我母亲呢,她没有读过我曾读过的那些书,她自然是难以排解,而长久郁积在心里。回想起我过去,我真的是没有多体谅到她的难处,也没有试图去理解她。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我母亲曾说的:等你长大了,你就理解了。她说这句话时是带着委屈的,她应该是很希望我能理解她吧。我在结婚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也一直认为,还是我母亲自己格局太小了。实际上呢,也不是她格局太小了,是她自己的能力有限,她有自己的局限,我应该多去理解她。而不是责备她为何总能为那么点小事儿生气,为过去那么久的事情还能愤愤不平。而我现在才逐渐感受到一丁点儿我母亲曾经遭受过那些生活的艰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