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伐木》:大乱之后,如何收拾人心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回望我们自己并不真正洞明的历史,似乎,每一场革命的胜出者都代表一种与时代相合拍的力量。正像前苏联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得那样,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伟大时机的表现者。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位开国之君,这位开国之君,是他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时机的表现者。开国之君之后,总会有一连串的守成者,将诺达一份“家业”弄得一天薄似一天。到了一定程度,总会忽然跳出一位伟大的中兴之君,这位中兴之君不仅承袭了王朝的文化渊源,而且对之进行了发扬光大。
如果把周厉王比作是不怎么争气的守成者的话,厉王所导致的国人暴动以及王室内部人心离散。定然要靠一位英明的中兴之君来收拾,这位英明的中兴之君就是周宣王。
欲举大事者,必先顺人心。周宣王是怎样以中兴之君的身份收拾人心的呢?
《小雅·伐木》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的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增进亲友情谊而作的诗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叮叮当当的伐木声,惊起鸟儿互相提醒着飞出原本幽静的山谷,飞上高树的枝头。以伐木声起兴,很容易让人想到周厉王之后的政治生态。因为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政策,也就是剥夺老百姓借助山川湖泽讨生活的权利,借以剥削人民。以至于老百姓忍无可忍,最终只能造反。“专利”政策,就像幽谷中忽然响起的伐木声,除了将鸟儿们惊得鸡飞狗跳,惶惶不可终日之外,没有别的益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就很好理解了。鸟儿惊恐飞上高枝之后,希望听到同类的鸣叫,以聚在一起寻求安全的所在。审视、思量鸟的这种本能反应,鸟在遇到惊吓时尚且在寻找同类的声音,何况是人呢,在遇到急难时,怎么能不依靠朋友呢?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神明感应到人在危难是寻求朋友的举动,也会帮助人遇难成祥,赐给人以平和顺遂之福。
第一小节,以伐木惊鸟,暗喻周厉王“专利”之害引发的举国难安。然后接着惊鸟的本能举动,启发人们像惊鸟一样,寻求和依靠朋友,学会信任那些希望改善环境的人。
第二小节:“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在许许的伐木声中,如同过滤过的酒清澈透明一般,经验过这一幕的人也会清楚明白自己该如何做。有了小羊羔、肥美的公羊之类的好东西,就赶紧贡献出来招待同姓长辈和异姓诸侯。宁可他们有事不来,我也不能在这上面疏于礼节。
作为中兴之君,面对惶惶人心,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将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将自己手头的好东西与众人分享。宁可众人不买账,也不会因自己的不真诚和过失而再让人心流离。
第三小节:“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在山坡上伐木,把酒倒得满满。我待各位以赤诚,盛放收获的器皿排得整整齐齐,我们彼此之间就应该像兄弟一般不至疏远。人之所以会失去朋友,不是因为有大的过失,而是因为在分配一口干粮时有了偏颇。我赤诚对待各位,也希望各位赤诚待我。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指靠大家,等我到各位那里作客时,我也希望各位能够不拘礼节,彼此赤诚,喝酒、跳舞,不醉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