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经》心臆想法散文
《墓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墓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21:30 被阅读42次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鴞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1923年,国民党在共产国际的提议下,筹备召开党的代表全国大会。次年一月,国民党一大顺利召开。

    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此时的国民党,是开放的党,走向民主的党。

    此后,国民党于1926年开始了旨在统一的北伐。北伐革命军心怀革命理想,恪守革命纪律。至1928年,仅用了两年时间便使得积贫积弱的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时仍然为处在北伐时的国民党唏嘘不已。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本身可以代表和引领中国发展方向的国民党一步步走向没落。又是什么原因,让在国民党一大时期,仅有不到四分之一发言权的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舞台正中央。必然的成为中国发展的引领人。

    或许,后人的一切总结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历史从来不能假设,一切的归因都不过是人对于历史发展的主观片面。

    回望历史,我们只能依稀看到,国民党再也没有像一大时期那样,无私地站在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立场上思考过问题。依稀听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价值判断引发的一连串的惨案、血案。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国民党的军队能像北伐时期那样心怀梦想、纪律严明。反倒依稀听到了军队内部的“嫡系”、“王牌”,然后各种各样的分化成为内部势力之间彼此的心照不宣。

    或者,连这些也无法真正导致国民党在二十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成为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兵败如山倒。一连串的必然的因果和偶然的原因,写就了无法改写、无法臆测的历史。正是这必然的因果和偶然的原因,形成了历史唯物的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民党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共产党的振兴,又何尝是一朝一夕之功呢?

    两千多年前的《墓门》大概是最早的揭示历史的这种时日功夫的诗歌。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国人都知道那个人不是个好东西,知道不好也不去改正。而且很久以前就知道他这种知道也不悔改的德行了。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我唱着歌提醒这件事),你明明收到了我发出的信号,却并不做出反应,直到彻底跌倒了才会在追悔时想起我。

    《墓门》开头的起兴也很有味道。“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和“墓门有梅,有鴞萃止”,几乎就像电影正式开播前的片花,极好的暗示了后面的结局。墓到门口长满荆棘,应该用斧头劈出路来。墓道门口生出楠树,紧接着就会导致鴞的集聚。

    该清理的,不能及时清理,便会形成相应的生态。一旦相应的生态形成了,事物便自然而然的朝着相应的方向发展。

    荆棘生在你墓道,本应挥斧铲除掉。那货不是好东西,国人哪个不知晓。知道他也不勒马,长久任之把孽造!

    杂树长在你墓道,聚起夜鴞枝头叫。那货是个奸佞辈,我唱民谣来警告!奈何不吃我这套,跌死才忆我忠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墓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sa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