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健康主打服务项目是十四经络疏通。“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打通经络,调理气血,让血液的含氧量增加,满血状态自然神采飞扬,能量十足。在人体十四条经络中,督脉属于阳,主气,分布在人体正中线上,从唇沟“人中穴”开始经过面部正中央到后背脊椎正中央一直到尾骨末端“长强穴”结束。
任脉属阴,主血,统率六条阴经,从会阴穴开始沿腹胸部正中线而上到嘴唇下的“承浆穴”结束。
手臂上有三条阴经和阳经,三条阴经分布于手掌和手臂内侧: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这三条阴经都是从手掌开始经过手臂内侧到胸外部锁骨下和腋下结束。
三条阳经都是从手背开始经过手臂外侧到头面部结束,分别是: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然后在下肢分布着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
三条阴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从脚掌心涌泉穴开始经过小腿内侧,大腿内侧穿行于胸腹部到锁骨下的“俞府穴”结束;
足厥阴肝经从脚大拇趾的“大敦穴”开始经过脚背和小腿内侧穿行于腹胸部到乳房下面的“期门穴”结束。
足太阴脾经是从脚大拇指外侧的“隐白穴”开始经过足弓内侧和小腿内侧穿行于腹胸部到锁骨下外侧的“大包穴”结束。
下肢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瞳子髎”开始经过头部外侧和颈肩外侧,穿行于胸肋外侧,下肢外侧到脚趾结束。
足阳明胃经从眼睛下面的“承泣穴”开始经过面部和胸腹部,穿行于下肢外侧到第二脚趾的“厉兑穴”结束。
足太阳膀胱经从眼内呲的“睛明穴”开始经过头顶到后背脊柱两侧穿行于臀部,下肢后侧到小脚趾的“至阴穴”结束。
十四经络的走向具体归纳一下就是: 手三阳经从手到头,足三阳经从头到足;足三阴经从足到胸,手三阴经从胸到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血运行的通道。
至于361个腧穴没必要所有穴位都记住,一般只要多运用几十个常用穴位基本上能满足使用。
记忆穴位的一些窍门:
经之所及,病之所主。
这句话说的是凡是经络通过那里就治疗那里的病。
八个最有代表性的穴位:
肚腹三里留——凡是腹部的问题在足三里穴针刺,艾灸或者刮痧都有效果。
足三里穴释义:里者理也,调理之意,通用字,三,三个不同的方向。以针灸为例,上腹部疼的问题针尖向上斜刺。腹部正中央的问题,直刺。下腹部问题,针尖向下斜刺,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腰背委中求——凡是腰背疼痛,委中穴是首选,可指压,可针刺,可点刺出血。
肩项(脖子)寻列缺——列缺,肺经,手腕桡侧,治疗颈椎病,落枕,肩膀疼痛。
面口合谷收——牙疼,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感冒鼻塞等等头面部的症状要首选合谷穴。
心胸取内关——内关,内在的关卡,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治疗一切和心脏,呼吸有关的疾病,是很重要的急救穴。
小腹三阴谋——三阴指的是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三寸,属于脾经,是肝,肾,脾三条阴经的交汇点调理一切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是月经不调,痛经等等妇科病的首选穴位。
坐骨刺环跳——环跳穴属于胆经,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外上方,针刺这里,治疗下肢痿痹,瘫痪,坐骨神经痛等等下肢疾病,常常配合阳陵泉使用。
腿痛阳陵透——阳陵指的是阳陵泉穴,属于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附近,治疗下肢以及脚气等疾病。透,并非要扎透,而是要让针尖对准对侧的阴陵泉穴,让困胀感传到那里,这叫“透针”,一针两穴,事半而功倍。同时阳陵泉还治疗口苦,黄疸,胆囊疾病。
八会穴
八会指的是“八脉交汇”,是人体脏腑气血相互交汇的八个穴位,很有代表性,八,指的是:脏,腑,气,血,脉,筋,骨,髓。
脏会章门——章门穴,胆经,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脏的症状要针灸章门穴(斜刺)。
腑会中脘——腑指的是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脘穴属于任脉,肚脐直上4寸,或者肚脐与胸骨尖连线的中点。
气会膻中——膻中位于胸部,以男性为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属于任脉,治疗气逆,呼吸,哮喘等等与气有关的疾病。
血会膈俞——膈俞属于膀胱经,第七胸椎旁开两指,治疗抑郁症,咳血,咳嗽不止,肠道出血等等症状。
脉会太渊——太渊穴属于肺经,大拇指下,手腕下,凡脉搏无力,语气低微,低血压等等问题首选太渊穴,艾灸这里的作用相当于《生脉饮》。
筋会阳陵泉——一切与韧带,肌腱有关的疾病首选阳陵泉穴,尤其是下肢问题,与外关穴配合使用治疗岔气。
骨会大杼——大杼穴位于颈与后背结合处,一低头,鼓起的最高处是第七颈椎,往下第一节就是第一胸椎,旁开一寸半,治疗颈椎病,落枕以及与骨有关的疾病。
髓会绝骨——绝骨穴又名悬钟穴,属于胆经,外踝直上三寸,治疗“髓海空虚”等引起的脑神经衰弱以及偏瘫,脚气,偏头痛等等疾病。
掌握和熟练运用了这些穴位,就有了中医针灸师的基础了,也算是略窥到中医经络学的门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