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邺城春秋

作者: 张七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4-09-08 10:13 被阅读214次

    3.邺城春秋

    在袁绍死后袁绍集团的内部政治纷争当中,冀州豪强被削弱。在曹操彻底消灭袁绍集团之后,取得了冀州这样一个人口多、耕地多的经济重镇,实力大为增强。接下来,曹操在经济上将屯田制度推向了整个北方。

    曹操出身庶族,且是宦官子孙,更无家学可传。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以评议人物确定一个政治地位的年代,曹操虽然经过了几番努力,试图挤入主流政治,但注定还会受到豪强原有势力的排挤。后来虽然有荀彧等人的加入,但曹操集团和豪强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特别是在曹操实行以屯田制之后,曹操集团和豪强势力的经济矛盾加深,曹操只能通过抑制豪强来加强自身的统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实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从上面这段曹操颁布的令来看,曹操本人站在了绝大多数人民一边。这跟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而宦官群体本来就来自于平民阶层有莫大关系。曹操指出,袁绍集团覆灭的根本原因是“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即对豪强势力的纵容,导致平民生活贫困。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实现“百姓亲附,甲兵强盛”的目标?进一步要求各地官员严格执法,不允许出现豪强隐匿财产逃脱税赋,而平民税负加重的情况。

    从曹操集团开始,曹魏一直对豪强势力实行抑制政策,而努力发展国家土地所有制。这一方面加快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另一方面,也让南方残余豪强势力只得选择与刘备、孙权集团合作,阻碍了统一的进程。

    在实行屯田的同时,曹魏还加强了对其他经济领域的整顿。董卓上洛后,为掠夺财富,曾经废除五铢钱,“更铸小钱”。史载:

    卓发洛阳诸陵及大臣冢墓,坏洛阳城中钟虡以为钱,皆不成文,更铸五铢钱,文章轮廓,不可把持,於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百万。

    小钱质量差,但价值仍然是五铢,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曹操掌握中央政权后,恢复了五铢钱。但由于曹操当时并未大量铸造五铢钱,通货膨胀并未得到缓解,五铢钱名存实亡。直到曹丕代汉之后,又宣布恢复五铢钱,但旋即因为五铢钱的发行还是无法缓解粮食价格高企等通货膨胀问题,又废除了五铢钱,允许民间使用粮食和布帛进行交易。到魏明帝时,才再度恢复了五铢钱。

    天下战乱时期,生产萎缩、市场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即便发行足值货币,对缓解通货膨胀也是用处不大的。在曹操和曹丕两次恢复五铢钱的过程中,宣告政权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的经济意义。只有到了魏明帝时期,社会生产和贸易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五铢钱的恢复才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除了整顿货币之外,曹魏为了发展北方经济,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事业。先后兴修了太寿陂、芍陂茹陂及七门吴塘诸堨,郑陂,鄢汝新陂、及小弋阳陂等水利设施。上述陂渠的修建,均为政府出资,灌溉的控制权也掌握在政府手中。应该说,重视兴修水利,是曹操借鉴秦国强大而得出的政策主张,而豪强土地所有制被国家土地所有制取代,原有的土地所有制区划限制被打破,也成为大量兴修水利设施的便利条件。

    曹魏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也加强了漕运建设。先后兴修了睢阳渠、平虏渠、泉州渠等水道。水道运输量大,但耗费少,曹魏修建渠漕,主要是军事目的。比如邓艾所建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采,泛舟而下,达於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但水路的畅通,对经济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曹魏在农业生产上的另外一个贡献是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无论是马钧改造的织布机、韩暨、杜诗等推广的用于冶炼的水排、张既推广的水碓等工具,极大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随着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大城市开始恢复繁荣,但有的都市已经难寻旧貌了。雒阳的变化经历了一段从兴到衰再到兴的过程。汉末董卓挟持天子,将雒阳焚烧殆尽。等到汉献帝再度回到雒阳时,这里已经是一番破败不堪的景象:

    官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汉献帝一行只好投靠曹操,迁都到了许昌。到了曹魏代汉,雒阳才又恢复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并逐渐恢复了繁荣。到了曹魏中期,雒阳

    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贸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生。

    雒阳地处三国交界,当年关羽北伐,打破于禁,兵锋直指雒阳-许昌一线,吓得曹操想要迁都。可见雒阳虽然在天下一统时是一个可遥控八方的都城上选,但在三国鼎立时其地理位置还是略显尴尬的。但曹魏为了彰显自己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又不能轻易放弃雒阳的政治中心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魏将政治副中心和经济中心北移,放在了邺。

    邺过去是袁绍的据点。曹操攻破冀州之后,长期将邺作为自己的居城,许不过是名义上的首都。之后,魏国建国,以邺为魏都,曹丕代汉,以邺为五都之一。所谓“五都”,指的是长安、谯、许昌、邺和雒阳。《十七史商榷》指出:“其实长安久不为都,谯特因太祖故乡聊目为都,皆非都也,真为都者,许洛邺三处耳。”而许是汉家陪都,地位自然也不如雒阳、邺。

    曹操对邺经营备至。不但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还多次迁徙他地人口到邺,充实人口。到了曹操晚年,邺县一乡就有数千户人口,曹操甚至为此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官吏来管理如此多的人民。而根据曹魏制度,边境郡守需要派遣“任子”为质,而任子则多居于邺。即便是到了司马师执政,曹魏统治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邺的地位仍然不减当年。司马师将曹魏王公迁居到邺,统一看管,以防有变。

    邺的繁华,一方面可以从后来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均于此立都可窥一二,另一方面我们还有第一手的材料可查,这就是左思的《魏都赋》:

    内则街冲幅辏,朱阙结隅,石杠飞梁,出控漳渠,疏通沟以滨路,罗青槐以荫涂,比沧浪而可濯,方步櫩而有踰,习习冠盖,莘莘蒸徒,斑白不提,行旅让衢。……廓三市而开廛,籍平逵而九达,班列肆以兼罗,设闤闠以襟带,济有无之常偏,距日中而毕会,抗旗亭之嶤嶭,侈所兆之博大,百隧毂击。连轸万贯,凭轼捶马,袖幕纷半,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财以工化,贿以商通,难得之货,此则弗容。器周用而长务,物背窳而就攻,不鬻邪而豫贾,著驯风之醇醲,白藏之藏,富有无隄,同赈大内,控引世资,賨幏积墆,琛币充牣,关石之所和钧,财富之所底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1.3邺城春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py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