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之约山千黛书评——社科类读书
基因技术能让生命从心所欲么?

基因技术能让生命从心所欲么?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6:19 被阅读63次

十多年前有一部美剧《英雄》,里面有一群具有各种神奇超能力的人。正派的皮特,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能自动学会别人的超能力。反派的塞拉,善于给大脑“动手术”,总是照猫画虎根据别人的大脑来“改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学会新的超能力。塞拉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因改造。

从剧本设定来讲,皮特的学习能力来自天然,是种天赋,而塞拉的改变出于后天人为,是一种人造。不管是天然还是人造,这种想要拥有超能力的渴望,反应的都是人类试图突破自然生命限制的终极追求。

基因技术能帮人类实现这种追求么?牛津大学细胞分子学教授约翰·帕林顿在《重新设计生命》这本书里全面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让我们看到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技术上走了多远,基因技术的应用又有哪些顾虑。

基因里记录的是生命的密码。解开基因密码,甚至去改变基因密码,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神圣感,因为当其他科学努力去理解自然的时候,基因科学是在尝试操控自然,是在对生命的可能性做手术。基因手术让人类能够扮演上帝的角色,拿着一把“基因剪刀”,运用“基因打靶”、“敲入”和“敲出”基因等技术,在生命的设计图上做精确的剪裁,创造出更好的或者更完美的生命。

这种设想听起来让人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人类有机会弥补一些生命的缺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为人类造福;害怕的是,这种力量过于强大,该如何设限、如何阻止这项技术被用于自私的个人目的,把技术限定在安全范围内?这是个难题。

如果运用基因技术去治愈一些先天缺陷引起的严重疾病,多数人从道德和感情方面都能够理解和支持。那如果有人想用基因技术变美、变聪明甚至用克隆产物去谋私利呢?只怕闸门一旦放开,就会造成无法想象的恶果。

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始终比较谨慎。因为基因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背负了伦理道德的包袱。科学技术可以只回答“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伦理道德却要回答“该不该去做”的问题。“环保猪”、“超级三文鱼”在科学上是成功的案例,但人们始终不能坦然接受“人造生命”的大量应用。

即使有一天,基因技术能够强大到允许人“随心所欲”地“定制”自己的“完美下一代”,只怕也没人敢轻易去尝试。这样的“随心所欲”实在让人恐惧。在没有确定好应用基因技术的安全边界之前,人们还是宁肯不要去尝试。

在《重新设计生命》的后几章里,对基因组编辑技术有着领先认识的约翰·帕林顿也反复强调,很多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天才,他们的成功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力会产生更主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过度迷信先天基因,也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先天基因上。

如果把基因技术“克制地”应用在治疗医学上的疑难杂症方面,相信多数人会“谨慎地”支持。比如在2015年,基因技术就治愈了一个英国婴儿的白血病,挽救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这次尝试的结果是美好的,过程其实充满了风险,毕竟基因科学领域还有太多的未知。但生命毕竟不是一台机器,不能指望依赖基因技术去修复所有疑难问题。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应该始终约束基因技术的方向。

再回到《英雄》的故事。塞拉痴迷于“改造”自己的大脑,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超越自然的能力就像“魔戒”一样,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原本心如止水、无欲无求的人,遇到了“魔戒”,也难免生出贪欲。所以,对于基因技术的研究,再谨慎都不过分。

2018.08.29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宇宙烈火:将来有一天,人类可以编写基因辅助程序,象游戏升级更新一样把程序挂上,我们也许可以选择多一对飞翔的翅膀,也可以选择毒蛙的制毒器官,还可以选择多一个水下呼吸的鳃,蝙蝠的电磁导航器官,甚至水熊的高抗性能和灯塔水母的返老还童的永生技能
    山千黛:这是要开启无敌模式了,自由组合装备。那时的人类要怎么定义自己呢?

本文标题:基因技术能让生命从心所欲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rk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