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àn)。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ǒ)之以为瓢(piáo),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植成长,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它来装满水,则它不够坚固,无法负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开做成瓢,它又宽大得没有水缸容得下。这葫芦不可说不大,我却因为它没有用而打碎它。”
庄子说:“先生真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人擅长调制不让手龟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位客人听说这事,愿意出一百金购买他的药房。他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而已;现在一旦卖出药房就可以赚到一百金,就买给他吧!’客人拿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好越国兴兵来犯,吴王派他担任将领,冬天与越人在江上作战,结果大败越人,并因而得到封地作为奖赏。能够不让手龟裂,所用的药方是一样的;但是有人获赏封地,有人不得不继续漂洗丝絮,这是因为所用之处不同啊!现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绑在身上当成腰舟,让自己浮游于江湖之上,却还要担心水缸容不下它呢?可见先生的心思还不够通达啊!”
解读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打破旧模式才能得以成功。可见,“思维转换”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庄子在这段文字中,以同一种药方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就会产生天壤之别的效率。仅仅是一贴防止手脚冻裂的祖传药方。
有人只会用于漂洗丝絮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糊口问题;有人却用在较大的场面,取得战场的胜利而功不可没,得到封赏。
其实,“用大”的方式有二:一是小物用于大处,如不龟手之药也可以使人功成名就;二是大物用于大处,如大葫芦可以使人浮于江湖。
庄子深谙世间趋利避害之善巧方便,以此来引导人们真正要“用大”,首先必须化解有蓬之心。倘若真正把自己的心量打开后,即可了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义理。
因为,庄学的修养境界与工夫进路,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工夫,彻底消解形体与世俗的桎梏,抵达超然的逍遥境界。
最后,透视魏王赠于惠施的大瓠瓜,点出世俗之人作茧自缚,受困于有用无用的刻板思维,与道相悖,反而无法见到生命的原本实相,彰显生命最具价值的“大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