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还能更好地反驳我自己拥有的观点的话,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查理·芒格
《学会提问》这本书被称为批判性思维书籍中的“圣经”,以查理芒格的这句名言作为题记的开始;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没有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听风就是雨,被大量信息裹挟着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然而不具有独立筛选信息判断能力的人又带着一些富有杂质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故而“幸福都是别人的,与你无关”。
想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简单的说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考的过程再思考;而要想拥有这个技能的核心方法就是:“学会提问”;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通常由问题出发,去找到自己所知所感的证据理由,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可见一个思考过程可以简化为:
发现问题-----寻找证据(理由)----得出结论
那么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这个流程进行再思考的过程,通过提问的方法,我们可以对这个流程进行以下的提问:
这个问题是不是定位准确?
得出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有哪些适用前提?
得出这个结论的证据/理由可信度有多高?是不是一些特例?
哪些词语具有歧义?
.........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让我们陷入思维误区呢?我们尝试剖析一下“只要合理利用时间,放弃其他维度投入,努力专注就会成功”这句被成功学传颂为成功方法论的金句:
1. 容易忽略的是论证理由并不是唯一,还有其他可能性;
剖析别人的成功历程,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有多努力啊,为了达到今天这个成果他们为之付出多少啊,包括他们对时间独特的管理方法.....于是大多数人按着这些成功人士说的方法:精细管理自己的时间,为之放弃其他维度的投入,专注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结果你猜会怎么样?可能会成功,大概率会失败。
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大部分是有运气的成分,就算你复制了他的其他因素,可是运气这个因素你根本复制不了,传统的鸡汤学告诉你:“只要合理利用时间,努力专注就会成功”的方法论规避了或者大大降低了在这成功的路程中运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容易忽略的是价值观假设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就是人们认为这件事是天经地义的,都不要去说的一样;比如之前网络上流传着“王思聪用5亿块钱赚回40亿,翻了8倍,我用两块钱买双手套去工地搬砖一天赚了200块,翻了100倍,事实证明不是我们没能力,只是我们启动资金少而已!”这样一个段子,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觉得当我本金很多的时候,我也可以达到王思聪一样的高度.....
殊不知资金在不同量级的维度上根本不是一样的投资情形,首先能有这么大资金量级的项目本身就不多,在不多的前提下又要达到8倍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更是难上加难,而大多数人在这里就习惯性地把王思聪的成功归因到他的本金大小上,而忽略了他选取投资项目的能力。
3. 容易忽略描述性假设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指的是有些理由是理所到然的不用说的;比如说小时候我们的爸妈总是希望我们能跟学习好的人进行来往?觉得我们会从人家哪里学到很多东西,那么在这里这个描述性假设就是:别人家孩子学习这么好,肯定其他方面也不差,你肯定会学到东西的。
在上面的描述性假设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就应当这样发问:
别人家孩子学习好跟我能从人家之间学习到东西是必然的吗?
别人家孩子学习好可能只是学习能力好,但是教授能力不一定好,我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学到东西?
别人家孩子学习好,就一定其他方面也好?
我们的生活现状总是被自己的观念所指导,而我们的观念又取决于我们听到的声音,走过的路,看到的书,思考过的沉淀.....
然而不具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脑海里总是充斥着各种未经筛选的“垃圾”,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并未觉得自己脑海里装的是“垃圾”,当我们钱包里放着一张假币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扔掉,可是当我们大脑里存着很多错误观念时我们却默认选择缓存,保护大脑比保护钱包更重要,只可惜大多数人未意识到,更别提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