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书名很鸡汤,当初也不知道是谁取得。从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里摘录了这么一句话。但是就整本书的内容而言,应该总结为毛姆的读书感悟,或者读后感之类。从学习小说写作的角度来看,毛姆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书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通过十多个作家的十多部作品,毛姆分析他们的生平,我们读着作家的生平故事,生平思想,我们也逐渐明白,为何他们会写出那样的作品。小说需要塑造人物,但是作家塑造的人物不是凭空出现的,在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的一篇文章里,毛姆指出,“能让小说家熟稔于心,并将其用作自己创作原型的人,终究还是他们从小就认识的人物。对小孩子而言,一年的时间很长很长,远比成年人眼中的一年长得多。因此他们有充足的的时间来认识身边人们所具备的特质。”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被震惊了一下,确实如此。我们从事文章写作,尤其是第一篇故事里的人物,不管那个人物最终塑造出来怎么样,但是在创作之初,它在我们脑海里一定是有原型的,而且原型需要我们从自己长长的记忆力回溯,找到它的源头。
毛姆认为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书,这一点深以为然。关于故事,我们可以虚构创作出无数个,但是其中的看法、思考、认知、思想和精神是有内在联系的,那是作者本人内心想法的外化。但是对于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毛姆也是够毒舌,他批评狄更斯不够真诚,所谓的真诚“不过是演员的真诚,感情是职业化的情绪,它仅仅停留在表面,它只是神经的反应,而非出自内心。”关于这一点儿,我也在想一个创作者到底要怎样才称得上真诚呢,文学创作带着虚构的成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创作出来,创作者对于如何调动作者的情绪,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冲突的发生时机,难免带着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认识,这个过程中难免带上创作者的“刻意为之”,如果这样的创作也算毛姆认为的不够真诚,那我不能完全认可毛姆的此说法,至少这个“真诚”应该辩证着看,做自己认为的真诚就好了。
书的第三部分,毛姆写到了自己对哲学的思考,也很有借鉴意义。希望自己读书也能像毛姆这样做到思考着看,批判着看,形成自己明确的认知和判断,肯定会受益匪浅。可惜一直以来,自己读书,看得多,想得少,要批判和辩证,更是少之又少。可能自己已经习惯了固化思维,什么东西喜欢被动的接受,缺少主动性。看一本书,看到它的好处与益处是应该,但是能看到缺点和不足,有时候比只看到优点,会让自己更受益。
只能说,读书无尽头,学习无止境,再接再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