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赶年集去!

作者: 胖妞徐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1:53 被阅读103次
    集市的源头、人群太多

    赶集,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

    我家世代居住在城市中央,早些年对赶集的印象也是源自外公外婆。童年时,每隔五六天时间,外公外婆的茶几上总会多些糖块,葡萄干等,询问它们的来历时,外婆笑眯眯的说:赶集咧,买的呗!

    于是,赶集,就成了我最向往的活动之一。

    只因集市距城市太远,虽心之向往,却无从到达。几经变迁和规划,距城约8公里的五里村,就形成了集市。集市是逢二五八的。恰逢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是集,又临近年关,于是,五里村的集就成了年集,到近几年,才形成规模!这一天,几乎全市全城的人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走,赶年集去! 走,赶年集去!

    走,赶年集去!走,凑热闹去!

    北方寒冬腊月的天气,最是寒冷。路两旁的高大健壮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空气干燥清冷。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十里八乡远来的商人和顾客们。你听,集市上一声吆喝高过一声,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自家种的大白菜,蔬菜棚里的黄瓜,潍坊的青萝卜是出了名的脆甜,做菜做汤生啃都可。老板的吆喝颇为实际:好吃的青萝卜,又不糠来又不辣,便宜卖咧~~

    潍坊青萝卜

    瞧,这一家卖芹菜的,人家用的是喇叭,再听喇叭里的吆喝声,单口相声一般:买的买,捎的捎,百货市场不经销,仔细挑,仔细选,把把都是一样好。便宜卖,便宜卖,一块一把了咧~~

    芹菜青翠欲滴

    再听听这边卖布料的,各色布头各色花样,老板拿着布料吆喝着:一分钱一分货,来的都是回头客,花少钱买好货,不买就是你的错。买块花布送丈母娘,她说女婿就是比她儿子强~

    声浪接连不断,像是比赛一般。

    走,赶年集去!

    你再看,翠绿的芹菜,高且直;透亮的西红柿,红且圆;一叠叠的蘑菇,像宝塔;一根根山药棍,细又长。如果说,整座集市上最野蛮的是蔬菜商,那么最温柔的要算是卖豆腐的了———货车上摞满了一屉一屉的豆腐筐,嫩白热乎的豆腐往案板上一放,店家用刀切割成四方形,热气一股股的飘散在四周,豆腐的香气涌入赶集的人群里,不大一会儿,豆腐摊前就挤满了人。夫妻档的老板在集市上比比皆是,这家豆腐摊儿也不例外,男主手起刀落,四方形的豆腐就落入白色的塑料袋子里,接着忙活下一位主顾了。女主站在男主左侧,腰上缠着蓝色长方包,拿钱,找钱,递钱,微笑,临了再一句:您点点,钱对不对?

    走,赶年集去!

    今天真是冷,阳光一丝一毫都没显露。戴着口罩的我,在拥挤的人群里慢慢向前挪动着。无风,却感受到冷把耳朵冻僵了,冻红了,冻透了。轻轻拂了拂吹散的一缕头发,却碰触到沾了白霜的眉毛。

    走,赶年集去! 走,赶年集去! 走,赶年集去! 走,赶年集去!

    还有两天过大年,因此,年集就显得格外隆重与热闹。很多蔬菜,水果,海鲜,香烛,纸钱都能在这一天卖个精光。于是,店家们热情高涨,顾客们热情洋溢。有推着三轮车来赶集的老人们,车子上满满腾腾的;怕拥堵而步行的中年人,左手海鲜,右手瓜果,一个袋子摞叠着一个袋子;还有更聪慧的,直接拖着行李箱,解放了一只手,却装满了备下的年货。我,穿着长款的红色羽绒服,两手插在口袋里,也随着人群左顾右盼。我光看,光赏,光顾,光听,却不买。我爸在前面走着,我妈在后面跟着。突然,一鲜红发亮的糖葫芦摊儿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快走几步,来到摊子前,嚯!这摊子够长,一盘盘的各式各样的糖葫芦依次摆开,冰霜散山楂,碎芝麻糖葫芦,夹心糖葫芦,糖葫芦饼,山药蛋葫芦。这阵势,哪是上海的恒隆广场能比的?哪是苏州的“大裤衩”能比的?哪是城市的商业生活圈能比的?

    走,赶年集去!

    “老板,帮我拿山药蛋葫芦。”口水已经往下流了,这样的糖葫芦,一年只能吃一次。

    “要哪种?这个是1块钱1根,那种是2块钱一根。”老板分别介绍着,其实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数量上的变化而已。

    于是,我买了10串。

    纸袋子一装,捧在手心里。

    走,赶年集去! 竹筒粽,一元钱一根

    农民最是辛苦。低廉的菜价,辛苦的一年又一年。

    好像是林清玄说过:要想体会人间烟火味,就去菜市场吧。

    我想说:要想体会北方的年味,就到年集上逛逛吧。

    北方人的热情,豪气,干脆,爽快,都散发在空气中了。

    哦,当然,还有北方人特有的亮嗓门!

    落寞的小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赶年集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d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