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之后为啥依然不开心
什么是“少即是多”?
为何我们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东西,
依然觉得不开心?
这本叫作《少即是多的书》
却提出了多达18条的建议
这数量感,简直就是直接自己打脸了!
但听完下来,其实都特别有意思。
书中提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
从物质中取得幸福感的时代已经结束!
那么,何谓幸福?
转:何谓《少即是多》?
作者对于新幸福提出了十个标准,看看这些标准里,你中有几条?
1、享受工作
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身体健康
5、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如马拉松
6、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7、能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
8、具有效的思维习惯
9、能放眼未来
10、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向目标前进
为了达到以上的十个标准,至少有18条建议可供参考,而特别有意思的是以下几条:
-从物质里获取幸福感的时代
已结束
我算是生于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童年时期能吃上有豆腐的菜,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更不用说到了年末春节之类的大节日才会有肉吃了。
当樊登老师讲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触还是挺深的。确实,人们的需求,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温饱,物质上的满足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容易了,越来越淡的年味,越越无感的节假日的感觉,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前过节是可以有机会饱餐一顿,可以买漂亮的新衣裳,现在则是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品尝各种美味,衣物随心买了,物质带来幸福感的时代已经结束。
- 从节约到选择简朴
樊登老师在提到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我更强烈地感受到的内容是:态度上由“被动”转换成“主动”
主动地去选择,心态和情绪上会愉悦许多。
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衍生到各个层面。
比如亲子方面:
与其逼着孩子跟风去学习钢琴或舞蹈,不如让孩子主动来选择孩子更喜欢的项目。孩子心中有了兴趣 才会主动去研究和探索他未知的领域。
比如大龄剩女:
被三姑六婆裹挟着要赶紧相亲结婚,不如让姑娘自己思考后选择,到底是结或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毕竟,这日子是自己过的。
不被惯性的思维框死,用自己的思想去作自己的选择。
- 大企业不如自由职业
这是一个长久的价值观念在近期开始转变的时代。
在我们的父辈观念里,没有什么比大学毕业后,能够进入一个大企业更让他们安心的事了。
那种利用组织、大集体来实现工业化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大量的行业或消失或被取代,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或新的行业不断层出,而顺应时代的变化,是能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里生存的途径。
因而,把自己打造成拥有更多能力、更多标签的新时代人,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看到小可爱,分享给她,她好开心!
- 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
何谓村“小确幸”?
这是来自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
所谓的小确幸,
即是
“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
生活已经习惯性地误导了我们很多年,总以为幸福是要特别大的,特别刺激的才算数。人生的大追求里,比如,要买到一个大房子,买到一辆豪车……等等。
而实际是,和所谓的这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生活中的小确幸影响会更大。
比如在路上,陌生路人抱以的微笑
比如今天下班回家看到的夕阳特别美
今天和朋友发现了一间特别好吃的小店
定电影票时,抢到了自己最心仪的位置
……
生活本就是由点滴、细琐的小细节组合而成,比起千辛万苦地攒个“大幸福”,
珍惜和享受并主动地去追寻和创造这些小细节,它们所带来的幸福感会更值得。
小结:
生活要“减速”!外在的物质是永远追求不完的,物质的追求要少一些,精神的追求要更多一些!
顺应时代变化,积累自己的品牌价值,让自己拥有更多元的角色标签,是立足社会,拥有更多幸福感的方式。
慢一些,要和风与日光同节拍
作者:冬艳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4db028a04fd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