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小成本卻口碑極佳的國產電影。
電影講述一位女孩遭遇局長之子侵犯而"反殺"之,在法律和公義缺位的情況下,其家人為其瞞天過海的故事。
首先真的要給男主李維杰的扮演者肖央點,沒錯就是那個唱《小蘋果》的大叔。一個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歌手,一個學畫畫的靠唱歌成名後演了網評極好的電影,是不是有點莫名[呲牙]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大咖加盟,但是監制卻是那個會講故事的導演陳思誠,所以整部電影節奏把控的特別好,情節環環相扣,演員的表演也時刻都是火花四濺的。
敘事手法讓我無縫接軌到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現身》,故事一開始已經交待清楚兇手是誰了,懸疑電影一開始便毫無懸念,但是一樣會讓你跟著劇情的發展一直追下去,看他們一家人如何成功脫罪。正如電影中一再強調的,用剪輯和音效制造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此處致敬了韓國電影《蒙太奇》。電影最後男主在囚車上看著車外追趕他的大女兒內心獨白詮釋了父愛和救贖,彷佛又穿越回2013年9月的電影院里正在看著《全民目擊》孫紅雷正說著龍背牆的故事。整部電影借鑒了很多佳片的長處,雖然新意不足,勝在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值得一看。
影片中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是男主三次去寺廟的片段,個人覺得這三個片段意義深遠,貫穿整部電影,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男主第一次去寺廟是罪案發生前,他去寺廟佈施,僧人收下他的佈施并祝福他"身體健康,充滿能量";第二次去寺廟是犯罪發生後,雖然男主與第一次一樣虔誠地匍匐在僧人腳下奉上佈施,但是這次僧人卻拒絕了,對他說:"無相佈施,才會功德無量",暗示了男主的罪過。佈施不住於相,即不注重形式,而在心;第三次去寺廟時,犯罪在現實中已經瞞天過海了,然而男主卻是去懺悔的,因為有沒有罪心知道。這時那只已死的替罪羊虛化出現了,這就是中國版本的大招,將"罪惡"代言人的標準與邊界模糊,使之變成一種傳染式的輪迴。
最後,影片有兩個地方值得深思。第一,最後到男主家開棺驗屍時,在人們都注意挖出來的屍體是什麼時,鏡頭突兀的給了棺材板背面一個大特寫,上面有著很明顯的人為刮痕。這說明局長兒子被放進棺材時,還沒死,那麼是"誤殺",還是"殺"?這一細節直接推翻了男主行為的正向立意。第二,影片開始時,男主答應小女兒考100分就給她買口琴。可是影片最後看到小女兒100分的試巻時,男主說出去買口琴卻為何到寺廟懺悔去了呢?因為他發現小女兒的100分是從70分改成的。男主的"瞞天記"在小女兒這裡得到了"傳承",是否任何事都可以瞞天過海呢?男主最後的自首才是真正的完成了電影主題"救贖"。
P.S:惡補了印度原版《誤殺瞞天記》,個人還是更喜歡咱們的改編版。首先,改編版的劇情更細膩合理,結尾更符合咱們的道德標準;其實,個人覺得不論是陳衝飾演的警察局長還是肖央飾演的維傑都比原版更勝一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