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跟甲方逐字沟通细节业务逻辑,在某一思想火花碰撞上达到了空前的思路合拍。整个氛围一片祥和,项目仍在持续跟进…
而所有与甲方过会的细节,有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记录“会议纪要”。甲方、乙方专门腾出时间就“成功交付项目验收”内容,环环把关,层层检验,每次需求会耗时6-7个小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可能就一个问题争论很长时间,比如“数字四”、“用户权限操作”、“多维度数据判重”…脑袋瓜子一热,上下嘴唇一吐喽,若没个讨论内容的依据,这锅谁来背?
周周过会,每一场与甲方的需求会,必须记录“会议纪要”,很不幸,被钦定执笔人。倒不是说,自己写的多好,可能善于归类,善于关注细节,善于从大家凌乱的节奏中摘取共性的问题…总归不是因为太闲…
撰写会议纪要时,要保持高度的集中专注力,一般采用场景式、模块归类式记录。会上十几个人,每个人输出几百句、几千句,七七八八…作为记录人,深刻的领悟到:自我归类上要有足够的过滤能力,自我认知上要有足够的判断力,以及需求大方向的逻辑整合力。若没这些个隐性能力,可有可无的写写,断然是写不出啥会议纪要内容的。每次开会,有人便会觉得:“今儿的会议感觉没讨论啥,业务一直就在那里叽叽喳喳的说他们内部咋处理,他们还没整明白要咋干…”如此,这个会议还需要啥纪要,直接注明“需求待定,业务一直讨论中…”那,可想而知,哪份活,哪个领导,谁能接受的了这样的会议纪要。到头来,还是那句“你们倒是天天来,每次来都糊弄…”出来混,让人觉得不靠谱,混的是有多败。
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言语修饰,把话写明白,把逻辑理顺了,有理有据,足矣。从10月开始,大大小小的需求会累计13场,不觉间已经执笔书写了36832个字,还不包括原型图稿。冷不丁的回头看时,突然发现,妈呦,再来几张会议,可以出书了。每次周一领导问“在忙啥?上周会议记录整理了吧?”咱都很冷静的告诉他“别急别急。再忙着出书呐。”
![](https://img.haomeiwen.com/i9304797/188f962787a5b63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