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今天是正正陪伴你的第 412 天。
前几天看到一个小伙伴,也推出了「个人咨询使用说明书」。
由衷的替对方感到高兴,
高兴之余,给对方提了一丢丢建议。
什么建议呢?就是不要解释你的定价为什么是 XXX ?
想一想,你平常买东西的时候,你会关心商家为什么给这个东西定价 XXX 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你可能更关心的是东西适不适合你、价格你能不能接受。
做咨询服务也是这样的,
用户来找你做咨询,更关心的是你能不能解决 TA 的问题,而不是你的定价多少。
如果用户期待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有价值的咨询服务,
那么用户是抱着以小博大的赌徒心态来做咨询,这种心态其实不太适合做咨询。
顺便提一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价位的咨询服务?
比如你觉得一小时/199 元的咨询价格是你能接受,
那么建议选择比 199 贵一点的咨询价格,比如选择 299 元的价格。
付费了 299 元,你就会抱着「既然多付了钱就不想浪费」的心理,会让你你更加重视这次咨询,也算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了。
在得到 App《万维钢·精英日课5》中学到一个概念「信息稀释效应」。
具体来说是「当我们评估若干个理由的说服力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计算总数,而是在取平均值」就好像送礼一样,与其送人家两瓶好酒加两罐可乐,还不如只送两瓶好酒。
这也是你为什么不要用各种理由来,解释你的咨询费用为什么是 XXX 。
一方面的原因是,你觉得自己不值得那么多钱,所以才会找出各种解释的理由。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用户也可能会觉得你不值那么多钱,
所以才需要各种解释,有一句话不是说「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
当然「信息稀释效应」有时候给出的信息越多越好,
比如从影响力角度来看,
说一个优点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而说缺点的时候却是说得越多越好。
万维钢老师举了一个爱因斯坦的例子,相对论刚出来的时候,有很多人反对,
有人特意出了本书叫《100个反对爱因斯坦的作家》!爱因斯坦一听乐了「如果相对论真错了,有一个作家反对就够了」。
嗯,
谢谢你的阅读 o(^^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