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最贴近人间的文化,它的基本格调不是超世俗的,而是表现注视、参与和反映人生的,是一种夲质上的知行合一。
它把思想艺术与生活实践熔炼在一起,它在研究宇宙和艺术的大问题时,常以生活实践为发端,以反省自己的身心实践为着手处,先在身心经验上切己体察,从而有一种了悟,了悟所至,即是真知。
真知的目的在于什么呢?在于求真、求善和求美。从中国文化来看,真善非二,本身就是二本一物,至真的道理就是至善的准则。弃善求真,则是荒谬的。
中国文化不同于他国文化,偏重于对宇宙一般规律的研究与人生紧密相连,宇宙真实与人生至善达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后者重于前者。
寻求人生的最高准则,着眼点在于当世的现实生活,人伦道德和精神建设,这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正如高上秦先生所说: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贵族屈原的忧患独叹,樵夫惠能的顿悟众生;无论是先民的诗歌、戏曲,村里讲谈的平话、小说……等等种种,随时都洋溢着那样强烈的平民性格、乡土芬芳,以及它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一种对平凡事物的尊敬,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苍生万有的期待,激荡交融,相互辉耀,缤纷灿烂地造就了中国——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
博大久远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中华民族由此母体的滋润,又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了强壮不衰的养分。
然而到了现代,尤其是近代,对于这样一个亲民爱民、胸怀天下的文明,这样一个呵护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母体,可有多少认识、理解和把握呢?究竟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几部历代经典古籍呢,了解几许先哲的经验智慧?
如果连中国重要的典籍都未曾读过,更遑论其他?要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要植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沃土。
研读经典,认识中国文化的宽厚雄宏,从中国典籍里寻求智慧的源泉。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人伦道德,永远是每一个中国文化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注:根据读书笔记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