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药健康
常用医学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

常用医学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

作者: 3f79d23936dc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08:38 被阅读9次

一、红细胞计数:

        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

               ②病理继发性和代偿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由亚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血红蛋白在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贫血等级:

轻度贫血:90g/L-正常的下限;

中度贫血:61-90g/L;

重度贫血:31-60g/L;

极重度贫血:<30g/L。

三、白细胞计数

是机体抵御异物入侵(如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线。

正常参考区间

    (1)、中性粒细胞增加:

              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各种球菌感染尤为显著);

             ②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汞中毒、铅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③急性大出血;

             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坏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严重外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流行性感冒;

            ②物理化学损害:物理因素如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铅、汞等;

           ③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

          ④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

          ⑤脾功能亢进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①核象变化,包括核左移、核右移;

        ②毒性变化与退行性变,在严重感染或中毒时,中性粒细胞包浆内出现空泡,或包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核固缩或核膨胀等变性。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隐球菌、疟原虫、结核分枝杆菌等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病;

     ②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③血液系统疾病;

     ④恶性肿瘤;

     ⑤药物: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

     ⑥传染病:猩红热;

    ⑦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b、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①疾病或创伤;

     ②药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等;

(3)、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a、淋巴细胞增多:

       ①传染病;

      ②血液系统疾病;

      ③移植排斥反应;

b、淋巴细胞减少:

      ①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4)、嗜碱性粒细胞:

a、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①血液系统疾病;

      ②创伤及中毒;

     ③恶性肿瘤;

     ④过敏性疾病;

 b、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①速发型过敏反应;

      ②药物: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5)、单核细胞: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活化T、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

        ①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②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③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五、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1)、血小板计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

         ⑤药物过敏或中毒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

(2)、血小板计数增多:

          ①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②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如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六、红细胞沉降率:

【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0-15mm/L

女性:0-20mm/L

  (1)、生理性增快:

     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

(2)、病理性增快:

        ①炎症;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③恶性肿瘤;

       ④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⑤贫血;

      ⑥高胆固醇血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用医学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yy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