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三)

作者: 弘玥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22:36 被阅读0次

粪常规检查

一、粪外观

(一)简述

正常人的粪便色泽为黄褐色,婴儿为黄色(主要源于婴儿的胆色素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均为柱状软便。

粪便有臭味,有少量粘液但肉眼不可见。影响粪便色泽的生理因素如下:

(1)饮食

(2)药物

(二)临床意义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到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

(3)粘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粘液过多所致。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后(>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红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二、粪隐血

(一)简述

一般情况下,粪便中无可见红细胞,结果通常为阴性。

(二)临床意义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

(2)消化道肿瘤

(3)其他疾病

三、粪胆原

(一)简述

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小肠上段被细菌分解为中胆素原、尿胆素原、粪胆素原,三者统称为胆素原。

测定粪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定性实验及血胆红素等,可以有效鉴别、诊断黄疸的性质。

(二)临床意义

(1)粪胆原增加

(2)粪胆原减少

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主要对有形细胞、原虫、真菌、寄生虫卵进行观察,以便了解整个消化道及器官的功能或病理状态。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多见于肠道炎症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

(4)上皮细胞增多为肠壁炎症的特征。

(5)真菌增多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

肝功能检查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一)简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a-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旧称谷丙转氨酶(GPT).

(二)临床意义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

(1)肝胆疾病

ALT的测定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

(2)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3)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1】抗生素

【2】抗真菌药

【3】抗病毒药

【4】调节血脂药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一)简述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

(二)临床意义

AST测定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

(1)心肌梗死

(2)肝脏疾病

(3)其他疾病

(4)药物

三、γ-谷氨酰转移酶

临床意义:

GGT升高见于以下情况:

(1)肝胆疾病

(2)胰腺疾病

(3)其他疾病

(4)药物

四、碱性磷酸酶

(一)简述

碱性磷酸酶(ALP)为一组单脂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最高。

(二)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2)骨骼疾病

(3)药物

五、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一)血清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白蛋白由肝脏细胞合成。

血清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机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

(二)临床意义

(1)总蛋白增高

【1】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

【2】血清蛋白合成增加

(2)总蛋白降低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丢失和摄入不足

【2】血液稀释

【3】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2、白蛋白

在肝脏合成,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运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白蛋白浓度降低

【1】营养不良

【2】消耗增加

【3】合成障碍

(2)白蛋白浓度增高

见于严重失水所致血浆浓缩。

3、球蛋白

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增高主要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1)球蛋白增高

【1】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球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2】免疫功能抑制

【3】低γ-球蛋白血症

六、胆红素

(一)胆红素的分类

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

(二)临床意义

1、根据总胆红素值判定有无黄疸、黄疸发生程度及演变过程。

2、根据临床检测值推断黄疸发生的病因

3、根据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判定黄疸类型。

4、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5、总胆红素降低的原因多为缺铁性贫血或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其他因素,另外总胆红素降低也要考虑检验误差因素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ni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