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接触到思维定势犬这个名词,百度了一下,包含以下七个“犬”:
批评犬,“都怪他们”,引起:愤怒、不满;正义犬,“这不公平”,引起:厌恶、愤慨、嫉妒;投降犬,“我没用……”,引起:悲哀、郁闷;放弃犬,“做不好……”,引起:不安、郁闷、无奈;忧虑犬,“我不会……”,引起:不安、恐惧;内疚犬,“是我不好”,引起:罪恶感、内疚感;冷漠犬,“无所谓……”,引起:疲惫感。
思维定势犬在工作生活中较为常见。昨晚上的小孩晚课里就碰到了一种明显的情况。
晚课班有四个小孩,三四年级,分布是黄、吕、赖、谢。教他们临写《鸟鸣涧》,因为没学过此诗,为了临写入心,用摹两遍,读两遍,背诵两遍,背临一遍和对临一遍的办法,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我要求每个人背临一遍,赖同学对当着老师同学面“考试”恐惧心较重,马上表现出的“忧虑犬”的现象:眼神、表情和身体动作马上进入不安和恐惧的状态,因为了解他的过往表现,我强装没看见,大家安静背临,结果他还是磨磨蹭蹭地临写了出来。他脸上浮现了成功感,真让人欣慰。
其实,了解了思维定势犬,对建立同理心,换位思考及设身处地的处理一些关系较有帮助。
能带人走出思维定势,还真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