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心学“四句教”历来不理解,觉得它和王阳明的思想格格不入。
【唐诩(xu)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踰矩’,只是志到熟处”。】
唐诩问:“立志的意思,是不是就要时刻存个善念,时刻想着为善去恶?”
唐诩问的,就好像我们学习打坐冥想,脑子里的念头,任他来去。立志做圣人呢,时时刻刻的念头就不能任他来去,要时刻分辨,哪个念头是善,哪个念头是恶,为善去恶。为善去恶,就是心学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对四句教历来不理解,没感觉,心体为何是无善无恶,动起来又有善有恶呢?体用同源,善体动起来就是善,恶体动起来就是恶,体没有善恶,动起来的善恶从哪儿来?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也不懂,良知就是善,怎么又成了知善知恶呢?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已经致良知了,没有恶,去什么?王阳明的格物,是说我致良知,所以我心里这个格子是善,只要是恶的东西,它对不上,装不进我这个格子里来,这样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我的格子就是矩。
不过读到王阳明在这里,他并没有肯定为善去恶的说法,他说:“善念存守在心里,就是天理。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善,还要去想什么善呢?这个念头本身就没有恶,要去什么恶呢?这个善念,就像是树根发芽,立志者只要时刻确立这个善念就够了,它长出来的树干、枝叶、花果,自然全都是善,不需要他去刻意为善去恶,这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立志达到纯熟的境界而已。”
唐诩说的为善去恶,还是困知勉行,王阳明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达到生知安行的境界了。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45】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友评论
例如:我们睁开双眼,感受到光明,闭眼,感受到黑暗。那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感受到什么?
光明?黑暗?又有光明又有黑暗?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
从前提,到结论,疑惑了?
明暗如此,同理,善恶亦如此,又有善又有恶,又非善又非恶。
所以,对“念”和“知”的认识,我们还真是粗浅呀!
也好,就从这里开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