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79999/2bdd9c0e4e0dce92.jpg)
《藏戏》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主题里最后一篇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体裁上算是说明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层次清晰,学起来相对容易些,我用了一节多带领学生学完,现回顾反思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六步教学法实施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经过集体备课研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并积累“鼻祖 吞噬 演绎 随心所欲 师传身授”等词语和优美词句。2、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围绕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观看图片、问题导入新课。课始,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一些戏曲图片,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接着抛出问题“你们都了解哪些戏曲种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交流,在引出课题《藏戏》后,又以“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又有怎样的特色?”连环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中。
第二个环节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课题下边的自学提示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然后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同桌交流、学生分享,完成了本课新词的学习。接着是探寻完成任务一——藏戏的主要特色,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前三自然段的三个反问句,很快便能中概括出藏戏的三个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这个环节贯穿了自学、互学和练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一和二的第一步任务。
环节三是研读探讨、了解藏戏特色。在这一环节,学生在任务驱使下,默读课文8-17自然段,小组内分析交流这部分内容层次,通过分享交流和教师点拨,梳理出作者介绍的几个方面内容:藏戏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等。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了解4-7自然段的藏戏起源和8-14自然段的面具特点内容,4-17自然段通过指名逐段朗读,让学生探讨起源部分的原因、经过、结果,了解藏戏开创过程的传奇色彩;8-14段默读后,通过看不同的面具图片猜人物身份性格的练习,了解面具形象突出个性鲜明的特点,后面又通过朗读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句子体会藏戏的另一重要特征——背景广阔、舞台简单。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议和老师的点拨讲解及练习相结合,课文学习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完成了目标二的教学。
环节四拓展提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小步,一是补充藏戏更多藏戏的相关知识,如服饰、剧目,拓宽学生的信息。二是师生合读18自然段,对照开头,让学生交流思考文章写法,知道文章运用总分总的写法,在介绍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上采用抓住重点、分点介绍,是为了让读者感受藏戏所折射出的艺术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二、我的收获与思考:
1、成功之处:本节课上由于是阅读课,内容层次相对清晰,学上我重点是根据前三课的学法积累,放手学生,让他们充分自学,交流探讨,教师点拨归纳,在学的过程中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如生词学习练读,重点关注学困生,让他们达到会读会认能理解;课文三个反问句的朗读指导和特点提炼关注了中等生,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交流则重点关注了优等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学习中,学生有了自己课堂参与展示的能力点,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比往常高出很多。
2、不足:本节课的学习用了五十分钟还多,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仍然超出预设课时安排,因此教学上对教材的内容理解和学习内容取舍,或是学生交流环节的把控仍然考验着自我的能力,自己的理答、点拨语言都有待学习提升,这都将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