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时候,会点开简书“天天抽奖”图标,看转盘转起来,指针跌跌撞撞地停在系统想让它停的地方,大多是10或20的加成卡,看视频会加倍,任性地选择“就不看”,偶尔遇到加成卡100,便点击“看视频”,设置静音,或者把手机扣在桌面等结束。
以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负隅顽抗来自资本及其运作方式带来的侵蚀。
也有些时候,觉得无聊,会瞧几眼广告视频,发现几乎都是x多多的广告,什么9.9元就可以领手机之类商品的。
发现他们为了那20-30秒的广告,可谓煞费苦心,花样百出,但看了几次,万变不离其宗,其实也没什么新招数。
一是凸显反差,抓住人们贪便宜的心理。9.9元,言其少,正版手机,言其贵重,反复渲染,让人忽略那是极小概率下的营销策略,吸引人们入瓮。
二是制造矛盾冲突,抓住人们猎奇心理。开头是众人向工作人员砸菜叶,匪气十足的混混拎着砖头欲砸豪车,大头目怒砸手机斥责员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接着画面一转,一问一答扯出广告,还是所谓以小赚大,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你不接就是傻瓜了。
三是言谈举止夸张,抓住人们爱热闹心理。你看广告,无论小市民还是所谓大老板,无不声嘶力竭,开头横眉冷对,后面喜笑颜开。言语动作表情夸张到极致。一怒一喜,一凶一笑,情绪变化只在刹那之间。
四是渲染贫富悬殊,抓住人们嫌贫爱富心理。出租车司机,清洁工阿姨,可怜巴巴,一副穷相,另一边,豪车锦衣,挥金如土,仿佛这是富人对穷苦之人的无偿施舍,你不参与简直是没良心了。
还有所谓的公司女负责人,西装底下仅穿一件抹胸,手舞足蹈,歇斯底里,这种拉低人们智商和审美的广告,简直是对视觉的骚扰,让人孰可忍孰不可忍。
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何尝不是这样,靠华丽的服饰,场景吸引眼球,故事情节为追求所谓曲折无所不用其极,人物性格摇摆不定莫名其妙,语言动作夸张做作。“这个时候,把观众当傻子”的感觉一次次袭上心头。
一边看一边吐槽,后来索性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
很欣赏最近看的一部剧《我们这一天》,连续拍了五季了,讲的就是一个五口之家的点点滴滴,每一集都有主题,给人启示,每一集都有泪点,催人自省。不制造噱头,它像静静流淌的小河,缓缓流进心田。不夸张猎奇,它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平静讲述,却更能直击人心。
常常想,那是一个怎样智慧的团队在制作呢?在跨度几年的时长里,不歪曲不偏离,每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每句台词都意味深长,每一个人在岁月中恪守不变的宗旨,也在岁月中成长和被改变,一切都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就在刚刚,吃饭回来,街角的一家小店旁,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眯着眼入神地看着手机,手机里传出的仍是前面说的那种令人深恶痛疾的语气语调。
那么,回到开头,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资本运作下的浮躁、浅薄、无厘头的东西充斥时,谁能告诉孩子们,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一定要拨开那些云山雾罩的迷障,去寻找和接近那些深刻而有趣的灵魂,不要白白耗费了大好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