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初悟
快乐有趣
今天上午,天阴下雨,一切都静下来了。我坐在书案前,开始读书记笔记。眼前的这本书,是《道德经十讲》,虽然已读两遍,但还要坚持不懈地精读下去。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我认为,这既是自身陶冶情操的需要,又是建功兴业的需要。
我打开的这本书,是《道德经》的传播著作。作者黄晓明,目前任北京某企业高管。他学习研究《道德经》20余年,并获多位老师指点。先后在网络上公益讲解《道德经》并开展线下授课、交流、传授修身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集结成书。
这本书,是以王弼通行本《道德经》及中华书局出版的楼宇烈先生《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为主,参考任继愈等诸本多方比对考证而来。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黄晓明先生的《道德经十讲》,是在传播实践中形成的个人体悟。正如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序言中指出的,此书有三大特点:一建有创新性。本书把清静无为作为核心理念,同时把绵、中、慈作为实现清静无为的具体机制,并与生活、工作、学习、管理相结合,也就把理念和实践、体和用结合了起来。在具体涉及经文的理解时,作者是放在《老子》整个文本中去关联性考察,比如,何为静?归根曰静。何为根?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对经文进行整体性理解,有利于克服断章取义的弊病。本书对一些具体语句的研究,也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对一些字词的古义考究,也为理解原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注重生命性。此书体现了对生命的体验、体悟。把生命状态的改进作为道学的目标之一。注重通过实修,切身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是突出通俗性。为适应社会大众阅读,本书做了较大努力,语言朴实,浅显易懂,避免枯燥晦涩,这些都有利于面向社会大众,推动《老子》思想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
在读这本书中,我体会到,读懂读通《道德经》没有太多的技巧,唯有多读,反复地读,久久为功。
学习《道德经》当有计日程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一遍又一遍地学,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读书的过程中,应经常对照自己,努力将学到的精神原则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如此坚持下去,必当是扩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