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社会是一个温馨但也残酷的社会。如果你是一个讲究人情的人,喜欢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通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也享受他人向你寻求帮助的快乐,那么人情社会对你而言是一个如鱼得水的社会。反之,如果你崇尚规则,认为人情世故只是权力寻租的借口,那么人情社会对你而言就是一个无间地狱,因为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一个不经人情,冷酷无情的罪大恶极之人。
在人情社会中,人只是社会关系网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所在节点的功能而与他人建立起联系。教师因为有打分的能力,可以主导分数高低而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或领导)建立人情关系;期刊编辑因为有审核发表论文的权力而与教师建立人情关系。领导和下属,领导与其他单位的领导,下属与其他单位的下属,都可以通过所在职位的社会分工而建立起人情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你脱离人情网络,那么你也就脱离了整个社会。这就是人情社会的强大之处,对于不愿融入的人来说,人情社会就是“无间地狱”。
有不少人会为人情开脱,认为人情是社会运行的润滑剂,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剂,是社会生活的催化剂。他们会例举很多例子来说明人情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忘记了种种因为没有人情而遭遇的窘境。孩子上学被有人情的他人挤占了位置,招投标却被有人情的公司霸占,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却需要疏通人情才能获得。正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内在机制,而只能意识到社会生活因没有人情而受阻的情况,致使我们产生认知偏差,以为人情是社会生活的必须。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情社会是一个生存成本非常高的社会,因为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建立各种法规之外的人情关系。而且这些人情关系本可以被既定的社会规则所取代。或许有人会说,是否照顾人情,这是个人的意愿,个人可以选择按照规矩办事。那真的可以吗?上文说到,个体如果无法融入到人情社会,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别人或许会托有人情关系的人向你融通某事,你当然可以拒绝,但是你有可能自动地剪断自己和那个人的人情关系。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你会处处受阻,因为外在的社会规则并没有给予你惩罚他人不遵守规则的权力。而且我们也很难保真自己在接下来日子中没有求人的时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那些崇尚人情的人会为了未来不可知的困难而提前存储人情以便应对未来。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简单社会,这个社会由讲人情的个体A和讲规则的个体B构成。由于A和B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劣势,因此,当两者的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这个社会结构会趋向稳定。然而,如果一个新生个体生活在(或迁移)到人情社会,那么他就没有多少机会可以选择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