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慢慢变老的。
我一直试图用物质去理解精神,虽然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讨论数不胜数,其结论也是千奇百怪,但看了那么多的观点之后,我认为:物质与精神绝对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互有联系,而产生这种联系的机制途径是存在的。比如抽象的情绪与实体的人生理结构之间的联系,烦躁是一种难以被量化的抽象的精神存在,而人的温觉感受器、植物神经系统等生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按照传统观点烦躁与人的生理结构是扯不上关系的,因为烦躁仅仅是精神心理上的一种感觉,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跟人的生理结构功能有密切关系。外界的负面信息通过人的信息接收系统输入到人体内,然后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而这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产生烦躁。
所以,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物质的角度去理解精神。
心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但如果从物质的角度去看待它,就很好理解。
“喜欢”这一行为,是从我们意识懵懂以来就存在的。从婴儿时期喜欢爸爸妈妈、漂亮的小姐姐,到幼儿园时喜欢比其他小女孩更活泼可爱的她,再到后来喜欢即便时坐在教室的一个小角落,也能感受到她魅力光辉的她。我们一路懵懂,一路慢慢清晰,从以前的“情不知所起”,到现在的“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
喜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即便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事,它也是有限度的,就像人的寿命,就像一顿饭的米饭量,就像太阳燃烧的时间,都是一定、有限的。
年少的我们少不更事,几乎是见一个漂亮的就喜欢一个(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们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喜欢下去,但后来慢慢才发现,喜欢这种事,也是有限度的。历经世事的我们,忽然发现很难再对一个人动心了,在一个又一个失望的瞬间,我们的心其实已经慢慢变老了。

都说自己会孤独终老,为什么人会产生这么绝望的想法呢,到底要多大的失望、多深的失望、多少次的失望,才会对自身、这个世界彻底绝望,原来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希望的我们,到底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