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了很多东西却记不住?很可能是你用错了方法。

学了很多东西却记不住?很可能是你用错了方法。

作者: KBtube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23:52 被阅读0次

    大家好,好久不见。

    最近一直在学习(疯狂恶补欠缺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事情,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看了很多书和东西,现在感觉很多记不起来。包括也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仔细回顾一下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

    所以,就去研究了一下关于学习有效性的课题。总算现在有些收获和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首先,我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对学习的认识都是,学习有效性主要来自于记忆力,不过其实这是错的。

    这个原因来自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对学习的认识就是上课,只要在课堂上把老师讲的所有东西都记住,就可以觉得学完了。

    所以我只需要做到认真听讲就行。至于课后刷题、练习、背单词等等,都是练习让自己熟悉掌握的过程。

    比如:一个知识点,我只要一分钟记住了,别人刷题需要用三天,我就觉得我学习效率超高,是他的4320倍。

    这完全是针对考试,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根本是两码事。因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将知识内化进自己的思维系统中,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调用出来供你使用和操作。

    简化一下,就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模型,后面的「输出」其实又会倒逼自己的「输入」,到这里才算是完整的一个闭环,所以学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输出,而有效性也只能从这里考量。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两个人,不管我用一分钟,还是他用三天,其实都做错了。因为都停留在很前期的「输入」阶段,哪怕我的效率是他的4320倍,又怎么样呢?!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在家里买了很多书,有的干脆不看,有的只看一遍就扔到哪个角落或者书架上落灰了。经常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和课程,最后都进了自己的收藏夹,再没出来过。还有喜欢一个公众号,打着学习的口号,把每一篇文章挨个往过看。

    这些行为都能概括为几类:囤积知识,碎片化阅读,海绵式学习。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错,你可以把这些都看成一种娱乐,但千万别以为你这是在学习。

    因为,如果你要是以这种方式学习的话,你的脑子会被烧坏掉的...

    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和一个人聊天,谈各种员工的工作习惯,有的人到点赶紧下班,有的人加班学习,干完活才走。然后对方自己说了一句著名的哲学名言“存在即合理”,以这种方式完美的终结了谈话。

    这是典型的「字典式认知」。

    什么是「字典式认知」,就是说对一个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只是知道其表面意思,但是完全不知道这个内容的背景和适用范围。

    而且上面的例子,对于表面的意思理解还是错的。

    简单来说,一个知识的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知识的含义。二是这个知识的学术边界(或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知识都是有它的学术边界的!

    任何一个知识都是有它的学术边界的!

    任何一个知识都是有它的学术边界的!

    (重要的话说三遍)

    就像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一样,任何一个结论,都是有它的适用范围作为前提的,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前提的话,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就学错了。

    比如:在月球上,你从六米高的距离扔一块大石头,砸在人身上,可能因为重力系数的原因,没有太大危险。不过你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石头是砸不死人的。那你敢放地球上试试?

    所以上面说的,囤积知识,碎片化阅读,海绵式学习。很容易就会造成一种现象:对知识的「字典式认知」。

    说起一个名词,你能想到,诶,好像在哪见过,但是具体的意思不太清楚。就更别说了解知识的边界了。

    而且在你阅读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还很容易会有学到了的感觉,这种现象有个名词叫「获得的幻觉」,说的就是过两天你看的大部分东西其实都不记得。

    -2-

    好了,上面说了这么多原因,你可能会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到底我应该怎么办?

    接下来就来谈谈解决的方法吧。

    上面说了学习就是「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这个流程涉及的东西也非常多,我们今天就先谈谈「输入」,后面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再补上后续。

    要想有效的「输入」,分享3个方法。

    1.找到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进入知识。

    因为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往往是不能单独记忆的。但是,如果新的知识可以和旧的知识产生联系的话,那就会极大的帮助我们记住新的知识。

    所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充当了我们的已有知识。在搜集信息和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会对新旧信息不停的碰撞和缝合,哪些信息对应这个问题,哪些信息是不对应的,大脑会筛选、思考和处理,一旦当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这个新知识也就进入了我们的大脑当中,达到「输入」。

    2.读书尽量主题阅读。

    很多人读书的习惯是,一本书一本书的读,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因为你往往不知道自己想看的内容在哪里,所以就为了避免遗漏,就选择把书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这就是「海绵式的学习」。

    「海绵式的学习」指的是,知识像水一样,人畜无害,我到处吸,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就算现在用不着,将来说不定也会用到。体现出目标感不强。

    相对应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淘金式的学习」,指的是知识其实是有区分的,有的是石子,有的是黄金,我应该在里面挑出有价值的黄金出来。这种就很有指向性。

    原理和第一条其实差不多,不过平时大部分阅读书籍的时候,没有那么强的问题性。所以就不妨想象自己要构建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个概念的理解,都看作是一个问题,然后逐个去攻破。

    具体的做法,就是阅读书的时候,不用以「一本」的容量作为标准,而是以「知识点」或者「概念」为主题的阅读。

    比如今天你听到一个词,知识管理。这个词可能很多的管理类书籍或文章和资料中有涉及,那你就相应的找出这些资料,然后针对具体的章节或者片段,进行阅读就好。

    最后达到,彻底拆解、搞懂、吃透这样一个知识点就好。

    3.用整块的时间去学习。

    在现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真的连我们的学习都是碎片化的。可能我们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上个洗手间,都想充分利用一下时间,刷篇自媒体文章,或者看上几篇新闻获取信息。

    但是,最好别这样做。

    因为尤其有了自媒体后,内容创作基本上零门槛,互联网充斥各种不实消息,情绪观点,表面知识,有人甚至会特意为之。

    信息传播便利了,同时垃圾信息也是。但是用户和观众,在碎片化中,是没有时间去考证信息的可靠性的,或者在网络观点横飞的情况下,很容易也会被群体带偏扭曲事实的真相。

    而且,真正的知识,大多还没出现在互联网上。

    ——

    感谢阅读,更多内容都在公众号“KB和他的朋友们”,欢迎来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了很多东西却记不住?很可能是你用错了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rj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