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医学说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讲筋膜学。
东方医学说,骨正、筋通、气血自来。讲经络学。
实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方向一致,必定殊途同归。面对同一个人体、相同的结构失常引发的病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微针、手法、艾灸、针刀、干针、注射、松解术……)追根竭底只是技法不同,道理不变。未来围绕结构整合的医学或许会成为中西医整合的真正契机。通了就是通了,解剖列车给我传达的就是传统解剖学的升级版由二维真正意义上的往三维进军,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的结合。
自从显微镜被发明以来,我们在医学上倾向于把事物分解成越来越细小,去研究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比如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解剖书都认为肌肉附着于两骨之间,有明确的起点和止点。在阐述肌肉功能时,孤立地看待骨骼上的单块肌肉,分裂了其上下的连接。这就是所谓的肌肉独立理论。也是之前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的所有解剖学。
人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将单块肌肉的功能简单叠加,就可以得出人类动作和稳定时所需要的复杂功能。这也导致了一些专业人士在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思路的局限,比如医学专家、医从人员、体育老师、康复从业人员、运动教练等。托马斯等提出,尽管肌肉可以独立运作,但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的影响。比如在人体经防腐处理和新鲜尸体解剖中均发现,浅背线中从头到脚趾的肌肉并不是独立断开的,而是连接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接一环。
简单点我对解剖列车的理解:把运动中的人体看成一个车站。把所有参与工作的肌肉连成一条条力线。把骨骼的支撑看做是天然的轨道。
1.骨性坐标是“车站”
肌肉的附着点并不是肌肉的终止,它像一列火车一样沿着轨道行进(张力的传递),附着点(起止点)只是线路当中的“车站”。
2.肌肉骨骼是一个整体“双袋理论”
肌肉骨骼系统是一个双囊袋架构,内袋包绕着骨头,外袋包绕着肌肉。而“人体其实只有一块肌肉,只是它装在了600多个筋膜袋内”,当应用解剖列车中的治疗方案时,我们将肌筋膜经线视为贯穿外袋的长拉力线(即筋膜链),它们可以塑造、改变、重组、稳定和移动关节及骨骼(即内测囊袋)。
筋膜无处不在——细胞学2.生物力学——人体的“建筑”是以张拉整体的结构 构造而成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骨骼系统形成了结构外形,而行走在骨骼间的肌肉(肌筋膜链)则起到维持结构外形的作用,肌筋膜链的张力调整整个结构的平衡。理想的人体可以使内部的总张力与相对应的总收缩力达到平衡,使人体的运作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当中的任何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张力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条筋膜链上的另外某一部分(或整条链)发生张力的改变——缩短或延长(想象你是像蜘蛛侠一样穿着一件紧身网衣,我们随意提起一角,那么你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会受到牵扯),时间长久,就会产生疼痛和人体体态结构的变化。
3 在肌肉孤立论的理论上再做进化
不分裂上下连接,不剥夺神经与血管的连接,不脱离临近的组织结构,以一个更加全面的整体眼观去看待问题,掌握肌筋膜线的特定模式,了解其他连接路径最后化繁为简的处理问题
比如,肩胛内侧沿疼痛,我们通常采取的策略是放松菱形肌,但在疼痛得到缓解后,不出几天疼痛又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菱形肌酸痛是长期被拉伸的结果——我们放松它,只是增加了它的代偿能力,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前锯肌过于缩紧。所以我们不仅要安慰“受害者”,而且要找出“加害者”,并惩罚它,让它学乖。5、人体一共有12条肌筋膜经线,包括:
基于肌筋膜链的理论,我们可以很好地找出人体代偿的规律,解释肌肉为什么要这样代偿。
主线
SBL 后表线
SFL 前表线
LL 体测线
螺旋线 SPL
臂线
DFAL 臂前深线
SFAL 臂前表线
DBAL 臂后深线
SBAL 臂后表线
核心
DFL 前深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