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每天写1000字
坑爹的儿子:四十余年辅臣因子蒙垢,明朝贤相杨士奇忧虑而死

坑爹的儿子:四十余年辅臣因子蒙垢,明朝贤相杨士奇忧虑而死

作者: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0:53 被阅读0次

    作者:史遇春

    说到明朝的贤相名臣,人们都会想到“三杨”。

    明人焦竑《玉堂丛语》之七《赏誉》云:

    “正统间,文贞为西杨,文敏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焦竑的这段是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时期,文贞(杨士奇,谥文贞)称西杨,文敏(杨荣,谥文敏)称东杨,这是因为这二位各居京师的东、西两地,故而,以居所来区分二人。文定(杨溥,谥文定)的郡望,他每每自书为南郡,为了区分三人,世人遂称杨溥为南杨。三杨之中,西杨有宰相的才干;东杨有宰相的功业;南杨有宰相的风度。所以,人们在论说明朝的贤相时,都言必称“三杨”。

    这里,来说一说“三杨”之中的西杨——杨士奇。

    要说杨士奇,就需要先简略介绍其人。

    杨士奇(公元1365年~公元1444年),名寓;士奇是其字,以字行;号东里;泰和(今属江西)人。幼年丧父,努力读书,后以教授生徒为业。朱允炆建文(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初期,被荐,入翰林院,任编纂之职。不久;试用于吏部,被考核为第一。明成祖朱棣即位,授职编修,进入内阁,参与机要。明宣宗朱瞻基崩逝,拥立皇太子(后之明英宗朱祁镇),有功。明英宗正统中,担任少师。先后经历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其廉能为天下称道。善于知人,喜欢举荐寒士,所荐之人,甚或不识;于谦、周忱、况钟等,皆其所荐。死后,赠太师,谥文贞。著有《三朝圣谕录》、《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文渊阁书目》。

    说完杨士奇,再来说他那坑爹的儿子。

    杨士奇生有两子:长子杨稷;次子杨道。

    杨道凭借父亲恩荫,补官尚宝丞;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年间,进官为太常少卿,负责朝廷的农事。

    关于杨道,此处不赘述。

    这里,须仔细说一下杨稷。

    众所周知,杨士奇在朝为官,身在重位,号称廉能,为一时人望。可是,杨士奇的儿子杨稷,身居故里,依仗父亲的权位,横行暴虐。

    同乡之人,深受杨稷祸害。

    因为杨稷的老爹权高位重,所以,对于杨稷平日的欺压迫害,乡里乡亲,没有人敢言语、没有人敢声张。

    当时,同朝为官的王直,是杨士奇的泰和同乡,他与杨士奇既有同乡之谊、又有同僚之好,二人交情深厚。

    王直对家乡的事情多有了解。耳闻杨稷在故里的种种恶劣行径之后,王直便竭力向杨士奇了陈说自己听到的相关情况。

    这里既然提到王直,那么,也需简略介绍一下其人。

    王直(公元1379年~公元1462年),字行俭,号抑庵,泰和(今属)人。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为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很快,进入内阁,授职修撰。仕明仁宗、明宣宗二朝,升迁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号。明英宗时,官拜吏部尚书,谏阻朱祁镇北征,朱祁镇不从。土木之变后,劝请郕王(明代宗朱祁钰)即位。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辞,居于其下。明代宗改换太子,署名之时,面有难色,强而后可,终以此为憾事。夺门之变后,乞请休致。有《抑庵集》。

    王直关于杨稷的言语,杨士奇大约也听进去了一二。但是,因为爱子心切,杨士奇可能也就是听听而已。

    随后,杨士奇因祭扫坟墓,返还家乡。

    听说父亲还家,杨稷变换衣着,他脱去华服美履,穿着硬牛皮做的靴子、青布做的直身(即古代一种日常所穿的长衫),在数百里之外迎接。

    杨士奇见到儿子杨稷之后,发现他如此打扮,作为父亲,他当然有爱子之心,便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敦厚朴实的善良之人。

    据说,因为王直提及杨稷行为不端之事,杨士奇还觉得,王直是妒忌自己的功业声名,才这样胡言乱语。为此,杨士奇还心中大为不平。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杨稷的事情败露。

    紧接着,言官交相上呈章疏,劾奏杨稷的不法行为。

    起初,朝议之后的处理方式是:没有立即将杨稷绳之以法,而是密封杨稷的种种行事情状,交于杨士奇知悉。

    后来,又有人揭发杨稷横行暴虐的事件十多起。

    这样,朝廷才将杨稷的事情交由相关衙门审理。

    在此情况下,乡民们才敢将杨稷的罪恶上报朝廷。

    于是,朝廷下令,将杨士奇的儿子杨稷逮押到京师。

    在京师,经过审讯之后,认定杨稷所犯,事实清楚:他的确傲慢狠戾、侵夺暴掠;他还曾杀人害命。

    最后,杨稷被处以死罪。

    杨稷被逮押治罪之后,杨士奇才知道儿子的敦厚朴实,原来都是作伪欺诈而已。

    处理杨稷时,据说,杨士奇恰巧因年老疾病,正在休假之中。

    明英宗恐怕此事伤害到杨士奇,他还曾特意下诏,对杨士奇进行安慰。

    为此,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之后,他便因为忧虑,病卧不起。

    随后,杨士奇在忧虑疾病中去世,享年80岁。

    古人重名节,儿子的罪恶,使得在朝四十余年、身担辅臣之重的杨士奇蒙垢。

    这位明朝的贤相,也因为儿子的罪行,生前身后,被人诟病。

    据说,因为以前对王直有怨憎,所以,杨士奇一直在背后遏阻王直进入内阁,结果,导致王直在吏部任职十余年,最终都没有进入内阁任事。

    官场复杂,互相斗争、互相利用、互相借力、互相拆台……这些,都是常见的事,杨士奇与王直之间的事情,也只是传言,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据传,杨士奇对杨稷的确是有些溺爱的,杨稷凭借父亲的权势作恶的情况,杨士奇确实是不知道的。当时,也有人像王直一样,将杨稷的情况向杨士奇如实告知,但是,杨士奇认为,这是对儿子杨稷的诬陷,他还因此而怀疑如实告知者的用心;当时,因为杨士奇的权位,也有人谄媚奉承,在杨士奇面前,对杨稷赞誉有加,对此,杨士奇认为自己的儿子真的很优秀,他会因为谄谀者的言辞而满心欢喜。就是因为这样,杨稷的恶行才日甚一日。

    史书称,杨士奇善于知人,看来:

    知人或易,知子不易,自知更难啊!

    史洁珵所辑《德育古鉴》中,引用姚文然的话,评论杨士奇,其文道是:

    “嗟乎!

    杨公(士奇),乃是聪明慎密的人物,而杨稷却能够使父亲杨士奇对自己溺爱,能够使父亲杨士奇对自己的恶行无法知晓。这样看来,杨稷的才智,肯定有他超出常人的地方。

    凡是权贵人家的子弟,如果不幸而不才,只会征召歌儿、采买艺伎,只知道纵酒呼卢,那么,他们的祸害,大约也就仅仅是败没家财而已。

    凡是权贵人家的子弟,尤其不幸的是,有才而不行正道,他们运用自己的智力,凭借权术而交结官府,最后使得其家豪华到足以延揽并招至幕僚宾客,使得其聚敛的钱财足以增置田地产业;他们凭借权势货财,收留豢养奸诈狡猾之徒,作为自己的心腹爪牙;他们攫取小民的生计之资,对民众进行鱼肉;他们的父兄还倚靠他们主持家事,把他们当作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同辈还羡慕他们,认为他们是有才干的能人……可是,一旦大祸临头,他们自身往往就会被诛杀,他们的亲人被株连遭祸!如果这些人的才能够被善用,如果他们能行正道而走大路,那么,他们肯定都是国家的贤能、家中的麟凤了。”

    发此评论的姚文然是谁?

    姚文然(公元1620年~公元1678年),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若侯,号龙怀,一字弱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清世祖顺治年间,被荐,授职国史院庶吉士,后改礼科给事中,历官工科、户科。与魏象枢并以敢言称,时号姚魏。清圣祖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卒谥端恪。有《姚端恪公诗文集》。

    故而,许氏家则云:

    “生子质敏才俊,可忧勿喜。便当豫加防检,陶习谦厚,禁绝浮夸诞傲者与之游处,庶可成远大之器。”

    关于许氏家训,相关资料不详。

    陈龙正云:

    “累盛之家,子弟多浑厚。忽生一雕巧自喜之人,衰象萌矣!”

    陈龙正(公元1585~公元1645),明浙江嘉善人,字惕龙,号龙致、发蛟、几亭。陈于王之子;高攀龙弟子。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进士,授职中书舍人。其时,政事尚综核,朝廷内外,争着做艰奥的文章,以求躲避罪责,东厂侦缉搜捕之事,尤为冤滥;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陈龙正上呈养和、好生二疏,暗中指斥东厂之事。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应诏奏事,继续主张“听言省刑”;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上疏,理财以垦北方荒地。很快,他便被劾奏为伪学。起初,皇帝不问其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被左迁为南京国子监丞。福王立,用其为祠祭员外郎,不就。南京不能顾守,陈龙正已得疾,旋卒。私谥文洁。有《几亭集》等。

    (全文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坑爹的儿子:四十余年辅臣因子蒙垢,明朝贤相杨士奇忧虑而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yf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