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虫儿飞飞啊
虫子第一次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也在摸索着。周四上午我连续上了四节语文课,嗓子没疼,他们倾听的状态还不错。我想,我总结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
一、图片示范,练习坐姿
端正的坐姿是倾听的前提,坐姿太惬意,会让人想睡觉。先从坐姿开始学吧。
讲很多遍,不如直观演示一遍。请一个孩子,单独指导坐姿,拍成图片,放入PPT中,全班同学跟着学——这就是小学生上课的模样。给孩子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朋友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端正的坐姿很重要。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图:一张弯腰驼背的,一张军人挺拔身姿的,问他们喜欢哪个。女孩子呢,一张佝偻着背的,一张优美舞姿的,一下子,对比就出来了。男孩和女孩都知道了坐姿的重要性。
仅仅语文课还不够。上其他课,蹲点在教室后面,悄悄记录那些东倒西歪的孩子,有时候我还会偷拍,下课让孩子自己看看什么样子。孩子一看,原来我这么丑!下节课,就坐的好好的了。
仅仅在学校还不够。还需要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用微信发送正确坐姿图片给家长,在家也需要练习10到15分钟,家校协助,如有神助。
二、讲授方法,耳目并用
上学第二天,就给孩子们讲了“聪”字。我说,最聪明的孩子,是靠眼睛和耳朵学习的。眼睛,要会观察。耳朵,要会倾听。观察什么呢?观察老师的动作,手势,甚至是表情。我把自己变成了表情包,告诉他们每一个表情意味着什么。不仅要观察老师,还要学会观察同学。随时看看周围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尤其是“优秀标兵”。善于学习别人,也能让自己变得优秀。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使用小蜜蜂(像感冒喉咙痛失声那几天除外)。我会经常故意压低音量,让他们重复我说的话。渐渐地,都学会竖起耳朵听我讲话。
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是一句话是:“请问刚刚那个同学说的什么?”“谁来重复我刚刚说的话?”渐渐地,不仅会倾听了,好像连复述能力都变强了。
当然,回家也要倾听的。爸爸妈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后,进行交换,给妈妈爸爸讲故事。其实这不仅要用耳朵听了,还得记忆和思考。
三、及时奖励,正面强化
小朋友都喜欢被表扬和奖励。这招,真的很管用。会观察、会倾听的小朋友,加星星,使劲加。表扬,不予余力地表扬。发奖品,毫不吝啬地发。
不过,发奖品之前,还是要大力“渲染”一番。发的奖品,其实不值钱,一块橡皮擦,一支铅笔,一个小卷笔刀……不过,我就是要渲染一下,这是老师发的,这是小朋友自己努力换来的,多么不容易啊,多么有意义啊,多么值得珍惜啊,无价之宝啊!反正,就夸张到极点了。
还得和家长“串通一气”。和家长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说明班级的奖励制度,并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建立起孩子的荣誉感。以至于现在,家长们看到孩子拿回家的一块橡皮擦,都会尖叫起来——“啊!宝贝,你太棒了!这么快就用星星换了一个橡皮擦回来,妈妈都做不到呢!”
哈哈。蛮好玩儿的。
当然,我也有其他奖励。比如,和我合影一张。比如,获得我单独私聊家长微信表扬的权利。更大的奖励我要单独打电话告诉妈妈爸爸,当着全班表扬他。(这招,我跟赖建平老师学的)孩子们觉得那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强化正面行为,刺激孩子不停努力。
四、各科协助,要求统一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绝不仅仅是一节课,或则靠一个老师就可以做到的。班级奖励制度有了以后,我给班级每一个科任老师都发了微信:
XX老师您好,我是XX班班主任虫虫老师。我班实行星星奖励制度,星星就放在讲台上的盒子里,如果孩子表现好,您可以根据学号给他加星。如全班表现都不太好,请您及时告诉我,我来处理。
当有了这条短信,每个学科老师都清楚地知道班级的奖励制度,也会很配合你去做。制度统一,要求统一,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全面发展。数学,英语,体育,都要好好学才行。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能只仅仅盯着自己那一个学科,不管是不是班主任。于漪老师不是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育人。育人,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儿。
好像扯远了,打住。总之,多和学科老师沟通,主动沟通,学科老师课多啊,一定要主动主动再主动。
当然,让孩子学会倾听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借助童谣和儿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他们很喜欢。比如抒情的音乐,也能让他们放松心情,安静下来。
噢,忘了我的终极法宝——读故事。在《朗读手册》一书中有一个核心的观点,给孩子读书吧,给孩子朗读吧,哪怕每天十分钟,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绘本故事,一定是孩子最喜欢的。多给孩子读绘本故事,倾听的好习惯一定会有的。另外,自己也要做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以身作则,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及时给他回应,让他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自然,他也会尊重你的。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