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将近一年,再次组织小组开会讨论,竟发现有明显变化。记得之前组织开会自己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比如说原来每次开会,大家讨论的方向总是超过我的预料,明明会前告诉大家会议内容,但讨论起来全变成了扯东扯西,严重偏离路线,心里感到很无奈,感叹怎么会这样。
今天再次组织小组会议,同样在会前告知大家讨论内容,就前段时间的培训发言一分钟。我以为提前告知,大家在发言的时候更能畅所欲言更有质量。没想到,是我想多了。大家明显没有把这个当一回事。不是宽泛的表述就是偏离主题的发言,今天我终于学会了果断将对方拉回话题上,提醒对方,针对主题发言。
另外,其中一个同事的发言让我很是反感。本来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各自完成任务,没想到在就培训收获的发言中,对方不断的表达消极的想法,我直接怼回去。我说:你的意识是这些资料没用?这些都是国内著名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成果。你的意思是不参与了吗?对方垭口无言。紧接着,对方又提出了新问题:调整周计划的某个时间,统一安排.......我当时听了很无语,什么成果都没做出了,我们小组凭什么要让别人信服呢?让别人做到,首先是自己做到,做出成效,才有资格说所谓建议。如果没有,最容易啪啪打脸。这位同事的行为让我心里感到不舒服,一是消极的语言,二是自以为是。
当提出大家最终达成任务是什么时,直接说不就是像什么什么一样咯。整个的互动就因为她的声音而不和谐。当然,这样的情况总是难免的,有的人虽然有想法但不表态,有的人有想法就敢直言不讳,没有好与坏,就看自己怎么看待。
讨论中出现“不太友好的声音”,逐渐找到的应对方式,对我来说是好事。敢于直面有可能会存在的语言冲突,但没有过多的顾虑。另外,不同的声音出现,也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为自己的进步而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