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作者: 东篱菊蕊黄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09:56 被阅读0次

    每一个喜欢秦始皇的人,公子扶苏是一个绕不来的人,大家都会在假设:如果扶苏继位,那大秦帝国一定不会二世而亡。

    扶苏出生于咸阳,父亲为秦始皇嬴政,从出生那一刻,身为第一继承人的扶苏身上就被赋予了重大的担子。少年之时扶苏就表现已经出了异于常人的机智,还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思想。有不少文人都被其的思想魅力所折服,自愿投入门下成为门客。而扶苏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已经成功的名满天下,让世人忍不住的赞叹你一声“公子!”

    可是在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始皇帝看来,扶苏的行为方式显得过于妇人之仁。父子二人因为治国理念的截然不同,常常就在朝堂之上产生着一些小摩擦,有着思想之上的矛盾。随着父子二人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最终迎来了爆发的那一刻。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候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面对此般情景,一向待人宽和的扶苏自然是无法忍受的,直接选择站出来进行反对始皇帝的“残暴做法”,并且在大殿上向皇帝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扶苏的此番反对言论,惹怒始皇帝,在杀伐果断的皇帝看来,这完全就是妇人之仁罢了。勃然大怒的皇帝当场下令,一纸诏书就将扶苏发配至边疆之地,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被发配到边疆之地后,扶苏的内心非但没有对父亲的一丝怨言,反而还十分认真的完成对方安排的任务。在镇守边疆的两年时光内,扶苏手持四尺长剑,率领三十万大军,抵御无数前来侵犯的外敌,名声传遍三军。

    在镇守边疆两年后,却等来了皇都发来的赐死遗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在拿到诏书的那一刻,扶苏的内心就已经随着诏书一同死去,用心如死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此刻扶苏已经没有理智判断诏书的真假,只剩下那满满的伤心和最后一句遗言:“父赐子死,尚安复请!”收拾完自身衣冠之后,扶苏便挥剑自刎。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扶苏依然奉行着仁爱之举,哪怕以身赴死,也不愿忤逆父亲的命令!若是按照扶苏的表现来说,这是极其符合儒家的天地君亲师思想的,直至死亡也没有违背皇命。

    一道风华绝代的身影,就此消失在了这天地之间,整个天下在这一刻也失色不少。

    司马迁在《史记》评价扶苏:“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这一生仅在史书上留下短短几句话: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劝谏其父亲,后因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死前诏令扶苏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以始皇身份赐死扶苏,扶苏遂自尽。

    我曾无数次想过:若是身为仁义君子的扶苏继位成秦二世的话,一定会施以仁政,轻摇薄赋,而大秦帝国也就不会走向二世而亡的结局了。也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

    可惜历史不能重来,时光也无法倒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dz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