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从如来①生,解法如如②。善知集灭③音声④方便⑤。不欣世语⑥,乐在正论⑦。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⑧。生身⑨烦恼,二余⑩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11)微妙(12),靡不覆载(13)。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14)无外(15)。
①如来:梵语tathagata,巴利语同。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盖梵语tathagata 可分解为 tatha-gata(如去)、tatha-agata(如来)二种,若作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之义,故称为如去;若作后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大一·七五下):‘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大智度论卷五十五(大二五·四五四下):‘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中略)故名如来;(中略)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又因佛陀乃无上之尊者,为无上之无上,故亦称无上上。又‘如来’之称呼,亦为诸佛之通号。
巴利文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举出如来有九义;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则举出如来有十一义。此外,大宝积经卷九十、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三、佛性论卷二如来藏品等,亦各有不同之说法。
另据成实论卷一、行宗记卷上等之说,乘真如之道而来成正觉者,是为真身如来;而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者,是应身如来。
天台家依成实论卷一之‘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一语,解释真身、应身二如来之义,称为二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乘(如如之智)如实(如如之境)道(因)来成正觉(果)者,因境智契合,功果圆满,是为真身如来;而以如实智乘如实道(境智契合),来至三界示现八相成道者,是为应身如来。此外,天台家又依大智度论卷二之‘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一语,解释法身、报身、应身三如来之义,称为三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不动而至应一切处为来,此指法身如来;从理名如,从智为来,此指报身如来;境智冥合为如,来至三界转妙法轮而说法为来,此指应身如来。
②如如:如于真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说“如如”。
③集灭:苦集灭道,四谛,谛,梵语satya,巴利语sacca,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四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十二缘起说’之归纳,为原始佛教教义之大纲,乃释尊最初之说法。四谛依次称为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或苦圣谛、苦习谛、苦灭谛、苦灭道圣谛,或苦谛、苦集谛、苦尽谛、苦出要谛,或苦圣谛、集圣谛、真圣谛、道圣谛。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据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等所说四谛之义,即:(一)苦谛(梵duh!kha -satya ),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审实世间事物,不论有情、非情悉皆为苦;亦即对人生及环境所作之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之一切,本质皆苦。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二)集谛(梵samudaya-satya ),集,招聚之义。审实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三)灭谛(梵nirodha -satya ),灭,即寂灭;审实断除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于涅槃之境界。灭谛即关于灭尽苦、集之真谛。(四)道谛(梵marga -satya ),道,能通之义。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惟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槃之境。道谛即关于八正道之真谛。
④音声:(术语)入于耳根者曰音声。
⑤方便:梵语upaya,巴利语同。音译作沤波耶。十波罗蜜之一。又作善权、变谋。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乃一种向上进展之方法。诸经论中常用此一名词,归纳之,其意义可分为下列四种,即:(一)对真实法而言,为诱引众生入于真实法而权设之法门。故称为权假方便、善巧方便。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用种种方法施予化益。(二)对般若之实智而言,据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举出,般若者,达如之慧;方便者,通权之智。以权智观照于平等实智所现之差别。(三)权实二智皆系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尽己身心所示化之法门。(四)为证悟真理而修之加行。
〖解释〗“善知集灭音声方便”,这是指菩萨不仅深知诸法实相,而且善巧地了知集灭所摄的音声方便,也就是知道如何宣说四谛教法来引导众生趣入解脱。具体地说,就是知道引导的次第是先说苦谛,再说集谛,之后说灭谛,最后讲道谛,这样就会让众生的心转入到从轮回还灭的解脱道上来。
意思就是,必须先经由这样一种方便,首先给他解释生死迷梦里的状况,让他确信轮回纯粹是苦,之后他就会发起厌患轮回、希求解脱的心。接着再告诉他造成苦的因是自心的烦恼和业,再追究起惑造业的根源,会发现是我执。然后他就知道只有断除苦根——我执,才能出离苦海,而如果能够寂灭这个万祸之根的苦因,就一定得到真正的寂灭或涅槃,就是能真正息灭一切苦和苦因,由此会对涅槃生起希慕之心。最后要问:如何来证到灭谛呢?就再开示无我正道和各种辅助的道品,由此他就能趣入解脱正道,修持出世间的正法。
⑥世语:(杂名)世间之言语论说。此对于世间之正法而言。
⑦正论:(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
⑧寂灭:梵语vyupas/ama,巴利语 vupasama。略作灭。即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大二·六七二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灭最为乐。’概谓对生死之喧动不安而言,不生不死之寂静安稳即称为寂灭。又特指小乘之涅槃。僧传中,僧尼之死通称为‘寂’,亦是寂灭之略称,含有进入涅槃之意;又常作示寂、入寂、圆寂。
⑨生身:二身之一。即托于父母所生而具足三十二相之佛身。与‘法身’相对。又作生身佛、父母生身、肉身、随世间身。又以神通之力一时化现之肉身,亦称生身;大乘佛教谓方便应化之化身为生身佛,例如生身之弥陀、生身之观音、生身之普贤、生身之弥勒等。一般生身亦可泛指凡夫及菩萨之肉身。
⑩二余:乃指生身之苦与烦恼之残余而言。若再加业之残余,则为三余。往生极乐世界之人,皆已灭此二余。
(11)深远: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12)微妙:深奥玄妙。
(13)覆载: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
(14)该罗:包罗;总括。
(15)无外:犹无穷,无所不包。
【直译】一切法都是由如来法性出生,解知万法都是真如。懂得引导众生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音声方便。他不欢喜无实义的世间语言,唯一欢喜宣扬正法。修行一切功德的根本,志在尊崇佛道。了知一切诸法,都是寂灭无生。苦报的生身和苦因的烦恼都完全消尽。听闻到甚深的佛法,内心不怀疑恐惧,能够恒常地精进修行。菩萨们的大悲心,深远广大,如天普覆,似地均载。究竟一乘佛法,到达涅槃彼岸。断绝一切疑惑之网。智慧从心性中自然流现。对于诸佛的所有教法,无所不包。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