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五章——仁之内外

《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五章——仁之内外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17:46 被阅读0次

【原文】

5·5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伶牙俐齿、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不好说。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谈、辩论。”孔子说:“何必一定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会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感悟】

我们读书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去猜想还原他当时的情形。比如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感觉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而人们心目中的善良人,往往是口中不善言谈,心地善良。当与人冲突的时候,他们就比不过那些心有城府,善用手段心机,伶牙俐齿的人。所以才会有人向圣人提出前面的那一句话。

孔子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他认为仁慈之心必须要有,同时他也指出,口才好有没有仁德他不知道,但是伶牙俐齿,也会有后遗症,那就是如果没有仁慈之心,而只以口才压人,是非常容易招致别人的怨恨。有仁慈之心的人,是处处从大局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这样心地的人,怎么会用自己的言辞让别人尴尬呢?所以孔子再次强调为什么要用“佞”,即能言善辩,有口才呢。这就是孔子的高瞻远瞩,看到了内心的仁德和口才,两者之间的重要性,认为内心的仁德是第一位的,口才是第二位的,如果只重视口才,不重视仁德,是容易遭人怨恨的,这就是生活的智慧,这就是人情世故,也可以说它从侧面肯定了冉雍的处世智慧,也回答了大部分人的疑惑。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第一章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为美: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

  • 想学仁,就买“学区房”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 1-2 4.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注释】①里仁为...

  • 《论语•里仁》仁之美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蔫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夫子说,...

  • 《论语》之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 我的白话解释:孔子说君子立于天下做事,应该秉承不远不近,不...

  • 君子须臾不可离仁之义---学论语《里仁第四》第五章

    20171225 今天学习了论语《里仁第四》第五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 圣贤历艰险,豪杰出风尘

    《论语·里仁》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里仁者心里有仁之谓也,为美者以某物为好也,择者选也,处者取也,仁者...

  • 《论语•里仁》志于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只有内心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内心无私。他喜...

  • 《论语•里仁》仁道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但每个人犯...

  • 文章整理 《论语》 里仁第四

    整理时间:2019-05-2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文章整理 《论语》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

  • 听书论语,听后感

    今日更新丨《论语·里仁》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知”通“智”,音同,见《论语集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五章——仁之内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ew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