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弱者,在面对欺凌的时候,是选择沉没呢?还是反抗呢?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吗?当然不需要,遇到欺凌的时候,反抗是最好的回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弱者在面对欺凌的时候,更多的是会选择用沉没来面对。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选择沉没呢?刚刚看了一个视频,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怒火在胸中燃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视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愤怒呢?视频的主角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的第一次例假就遭到了嘲讽,有一个同学帮她解了围。
接下来的剧情是她一次又一次的被羞辱,幸亏有一个爱他的男朋友。为了给男朋友买一个心仪的耳机,这个女孩不惜赶夜场挣钱。她的美貌吸引了一个有钱人,这个有钱人知道她需要钱,用一万块钱的筹码为诱饵,把她带到了一个地方,在这里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并且录了像。
这个女孩受到了屈辱可想而知,她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那个爱她的男孩。她买了一个男孩渴望得到的手机,接着买了一瓶可乐,还有一瓶农药,她把农药灌倒了可乐瓶子里,找到了男孩,把她受到的羞辱告诉了那个男孩。
然后喝下了那一瓶灌了农药的可乐,就这样他死在了男孩的怀里。且不说剧情是否编的合理,单看女孩受到的遭遇,就是一种典型的被边缘化的个体。如果这个女孩有一个温暖的家,她的妈妈就是她的倾诉对象,她的父亲就是她安全的保护者。
看一下这个女孩子的遭遇,不由得想到以前看到的那些相似的影片,其中就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当心爱的人受到凌辱,身处其中的人忍无可忍,最后走上铤而走险的故事。
很多时候,弱者之所以会称之为弱者,更多的是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个体,那些个体在抱团取暖的时候,逐渐成为另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身处其中的人们,会用这样的规则做事,在这样的群体中,看似安全,其实是另一种不安全。
事实上,很多时候,弱者的声音是不容易发出来的,他们要么受到欺凌者的威胁,要么害怕亲人受到伤害,还有一些是觉得把那些事情说出来无法见人。其实,那些弱者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更多的是会助长那些伤害者采取更进一步的伤害。
很多弱者的反抗最终走向了极端,结果是把自己的人生也搭了进去。某个层面上来看,弱者的反抗是需要社会的援助,在更多相似作品的推动下,唤醒更多的人对弱者的关注,让那些伤害者无处遁形。
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给人的感觉正义总是来的有一些迟,很多时候,直到那些伤害已经成为事实,伤害已经形成。假如说一个社会有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在那些伤害还没有形成之前,及时的对那些弱者给予有力的支持,可能一些悲剧就不会发生。
当然,这里只是个人的片面之词,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当一个社会发出的正义之声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社会中的弱者将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帮助,相信,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变的越来越好。
某种程度上来看,在一些邪恶面前,每一个个体都是弱者,在欺凌出现的时候,即便是在公众场合,也会有很多人选择默不作声。之所以会这样,因为那些伤害者在采取伤害的时候,往往会用一种恐吓与暴力的手段。
在这样的手段面前,善良的人们是没有应对之策,更多的是会成为待宰的羔羊。反过来看,当那些恐吓与暴力出现的时候,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制约了这样的行为,伤害者被及时的控制,弱者不仅受到了正义的保护,还让那些伤害者无处可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