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又曝出了一个大新闻:民生银行某支行曝出假理财产品案,涉案金额高达30亿。继各种“萝卜章”之后,连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都有假的了。
1
根据新闻报道,在2016-2017年期间,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逾150名私人银行客户,经过该行行长、副行长、理财经理强力推荐,在柜台内购买了“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理财产品”。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该产品时称,该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这些产品以“非凡”系列XX期命名,跟民生银行正常在售的理财产品从名称上十分接近。
一年多来到期支付都很正常。直到有一位客户咨询了一位民生银行其他部门的熟人,询问为什么这款产品只有在这家支行有卖。这位熟人经过查询发现,民生银行根本没有发售过这款理财产品。于是开始调查,发现这是一款假的理财产品。
2
这次的事件,跟我们之前常说的“买理财产品结果买到的是保险”之类的故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买假理财产品的这些客户,都是“私人银行”客户,也就是有钱、且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人。这款假产品的投资人,大多投资额在2000-3000万,多的6000-8000万,这么大笔的投资,投资人不会不重视。而且,他们也都多次购买过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算是比较熟悉。
超过150位投资人,一年多以来都没有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该支行就是卖的“假”理财,当然要做的越真越好。
首先,卖产品的人是真的,销售这款产品的,可不是什么银行“临时工”或者“前员工”,而是从行长、副行长到理财经理,都在强力推荐这款产品。
其次,该款产品名字起得很真,跟民生银行其他理财产品的名字保持一致。
再次,该款产品的各类文件很真,投资人除了签订了《中国民生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协议》之外,还签订了一份号称是转让方、受让人和民生银行三方签署的《交易资金监管协议》,约定由民生银行对该笔交易涉及的资金进行监管。
最重要的是,购买假理财的流程很真,整个过程同样需要“双录”,销售人员会询问投资者,是否知道这款理财产品,知道其中的风险,购买者需要按要求回答知道,并对这个过程录音、录像。
基本上,除了产品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内部人士有意要造假,还是整个支行都参与其中,当然各项资料和流程都能做的很逼真。
3
对于这样的“假理财产品”,就没办法识别了么?
当然是有的。这款“假理财产品”只在涉案的这家支行有售,投资人一问民生银行其他部门的人员,不就露馅儿了么。
事实上,即使我们不认识银行工作人员,也能知道这款产品是假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都需要经过备案,而该产品的相关备案信息,在中国理财网可以查到。
举个栗子:
小影子在民生银行官网产品超市里随意找了一款产品。
真的好多产品叫“非凡XXXX”任意选择一款,点开之后可以看到产品的一些介绍。
注意红圈部分,复制下产品名称,到中国理财网(这个网站百度后前面几个都是广告链接,大家注意识别)。
红色导航栏选择“理财产品”,复制产品编码或者名称,点击查询就可以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查询结果里能看到一个“登记编码”。这个编码跟民生银行官网上的“产品编码”是不同的,产品编码是民生银行编制的,而这个登记编码却是唯一的,这个编码在产品说明书里会有注明,签订购买合同的时候核对一下就能确认是否是经过登记的这款产品。
民生银行官网没找到产品说明书,发个招商银行的给大家参考下:
4
一般而言,遇到“假的理财产品”的概率还是很低的,要是很多,也不会上新闻了。更多的时候,还是“以为买的是银行理财,拿到的却是保险/资管公司产品”。
所以,小影子要额外提醒大家,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并不都是银行的。主要有三种: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银行和别的机构合作发行的产品、银行代销别的机构的产品。只有第一种是完全由银行运作管理和发行的,遇到问题也是找银行负责。而第三种如果出险问题,跟银行没多大关系。
要确认到底是哪家公司的产品,还是看产品说明书。依然以招商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为例:
里面有一项叫“投资管理人”,银行已经给大家加粗啦。小影子提醒大家:任何产品说明书粗体字一!定!要!看!这一般都是根据监管要求,需要让客户明确的跟客户切身权利和义务相关性比较高的内容。
另外,产品说明书里还有很多别的内容,比如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比例、风险等级、风险提示等,这部分以后再专门介绍了。
避免买到假的理财的小TIPS:
查询该理财产品是否有备案;
认真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
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手机银行,不过不管在哪个渠道购买,第一和第二步是必不可上的。
网友评论